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2日 07:14 來源: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人民日報消息:
四月桃花紅,三晉春意濃。
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實現生産總值900多億元,財政收入246億元,開局喜人。2005年,山西實現GDP4100億元,增長12%;財政總收入757.9億元,增長39.9%。過去5年,山西GDP年均增長13%。
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表示,在促進中部崛起中,山西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尋求新的跨越。
精心做細煤炭文章
煤是山西的主産業,也是山西的“軟肋”,面對國家的能源大局,山西不能放棄煤炭産業,但又不能單純靠煤。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思路。
所謂“新”,就是讓煤炭資源走一條潔凈、節約、細加工的路。記者來到長治經坊煤業公司採訪,居然看不見煤,滾滾烏金在井下篩選後,分乘多路密閉傳輸帶,直接裝車運走。煤矸石也一塊不剩地送進生産車間,加工成高質量的墻磚出售。經過科技提升,經坊煤業的年産量由過去不足30萬噸提高到180萬噸。精煤外供,劣煤送化工廠生産化肥,噸煤成本降低,附加值大大提高,回採率也由25%提高到80%。
這是一個縮影。“十五”期間,山西圍繞煤炭的一系列“細動作”一一現身:關井壓産、資源有償使用、改革採煤方法、擴大洗選比重、聯網監控瓦斯等。去年,山西煤炭生産總量5.4億噸,比上年僅增10.17%,實現利潤卻比上年增長了145.05%。
煤炭的副産品也派上了大用場。在晉城市,600多輛汽車燒的是煤層氣。寺河煤礦還利用礦難“殺手”瓦斯建起了煤層氣電廠。按照規劃,“十一五”期間,山西還將投入1200多億元,每年回收利用煤層氣50億立方米,增效、降污、保安全,一舉三得。在古交市,新建電廠燒的都是洗選剩下的劣等煤和煤矸石,電廠與800米外的屯蘭煤礦聯合,每天可用過去四處排放的採礦廢水替代地下水4500噸,節約8000多元。山西還用煤矸石制取活性炭、硅膠、高嶺土等稀缺産品,使煤炭産業鏈進一步延伸。
培育壯大非煤産業
山西擁有各類知名景區、景點220多處,這是山西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富礦”。“十五”期間,山西打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主題口號,推出融歷史文化于一體的十大旅遊線路。文化和旅遊的聯姻,孵化出一個又一個強勢文化品牌。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每年舉辦一次,去年還走出國門,在法國、印度等地巡迴展出。話劇《立秋》、舞劇《一把酸棗》、大型民族交響樂《華夏之根》,在北京和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引起熱烈反響。電影《暖春》、《暖情》、《暖秋》人氣之旺,票房之高,出人意料;電視劇《晉商》、《白銀谷》、《呂梁英雄傳》、《八路軍》等贏得很高的收視率。去年,山西文化旅遊産業的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其中旅遊業收入291.99億元,近5年每年遞增30.58%,拉動GDP增長7個百分點。
眼下,山西正按照大旅遊、大産業、大市場的目標,加快旅遊産品的結構調整,促進各種旅遊要素的有機整合和協調發展。今年3月,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又在聯合國總部展出。剛剛創下高收視率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給山西眾多的晉商大院引來絡繹不絕的旅遊觀光者。
山西還著力培育了一批在同行業具有明顯優勢的産品和企業。懷仁縣的陶瓷産品行銷歐美和全國各地;晉西機器集團的鐵路車軸出口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大同齒輪集團佔有全國車用變速箱40%的市場份額。裝備製造、新型材料、生物制藥等非煤産業也迅速壯大,大大增強了山西經濟的後發優勢。
全力營造碧水藍天
山西省省長于幼軍認為,“環境友好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保障,尤其在山西這樣環境欠賬很多的省份,只有將經濟發展融入良好的環境中,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根本性突破。”傾全省之力破解環境“瓶頸”,成為山西非常急切的工作。
山西實行“關、搬、治、建、養”綜合治理。“十五”期間,山西投入污染治理資金300多億元,淘汰城市燃煤鍋爐17000多個,取締關閉各類污染企業3萬多戶,限期得到治理的重點排污企業達2830多家。同時,全省造林338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77.3千公頃,每年可減少土壤流失1.18億噸。
為從源頭削減污染,山西實施“藍天碧水工程”。迄今,新建電廠全部上馬了脫硫設施,保留的老電廠也有83家完成增建任務,佔全省電廠的80%,脫硫效率達到95%。針對焦化污染,山西佈局了50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在交城縣,昔日肆虐排放的焦爐氣,被加工成針狀焦、工業萘等40多種化工産品。目前,山西已基本掌握了用焦爐氣提取甲醇、用焦爐氣合成二甲醚、煤基合成油等核心技術。到“十一五”末,全省每年要回收利用焦爐剩餘煤氣180億立方米,據此可制甲醇360萬噸、發電100萬千瓦時,100萬噸級大型二甲醚生産裝置建設也將取得新的突破。
統計數據顯示,“十五”期間,山西單位生産總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2.1%,11個主要城市二級以上晴好天氣平均每年增加近40天。
今年,山西又邁開新一輪招商引資的步伐。“十一五”期間,山西要完成16000億元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量。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僅靠國家支持和省內自身力量難以做到,必須全面對外開放,大規模招商引資。2月以來,山西已與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總額為6000多億元的貸款協議。3月,列出10億元以上的重大引資項目137個,總投資規模3300億元。 (記者 羅盤 安洋)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