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家要求省級“十一五”規劃經濟增速不得分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3日 20:05 來源:
    專題:國家各部委動態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劉錚)目前,各省級“十一五”規劃經濟增長速度目標普遍比中央提出的目標高1至2個百分點甚至更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此發文要求,省級“十一五”規劃經濟增速不得層層分解,避免層層加碼。

  記者13日從發展改革委規劃司了解到,《關於請各地區科學確定本地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發展速度的通知》指出,若各地市州、縣市在省級規劃經濟增速目標基礎上再層層加碼,並據此實施、考核,後果是十分嚴重的。要引導各地市州、縣市科學合理地確定增長速度目標。

  “各地區不應根據本地區實現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000美元的要求來倒推‘十一五’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通知明確指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000美元,是就全國整體而言的,並不是要求每個省區市、地市州、縣市甚至鄉鎮都要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000美元。

  “不應把地區生産總值的排位或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唯一途徑。”通知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單純地縮小區域之間、各層級行政區之間經濟總量的差距,而是要使不同地區的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享有大體相當的生活水平。這是個長期戰略任務,不能急於求成。

  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區域,由於過於追求增長速度,過度開發,已經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若再按照較高增長目標的要求進行開發,勢必大大超出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帶來生態環境的更大破壞,削弱我國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相關報道

  地方誤解政策GDP增長目標過高 發改委急令減速

  第一財經日報訊 (記者 宋蕾) 針對各地確定的“十一五”經濟增長目標普遍超過中央提出的總目標1~2個百分點甚至更高的苗頭,國家發改委日前向各地政府敲響了GDP增長“減速”的警鐘。

  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發改委加強對地市州、縣市“十一五”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的指導,明確省級“十一五”規劃中的增長速度指標不得層層分解,避免層層加碼,引導各地市州、縣市科學合理地確定增長速度目標。

  GDP增速從7.5%到13%

  “各地‘十一五’規劃方案出臺之後,所定的GDP增長計劃令人擔憂。”昨天,發改委宏觀研究院一位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在全國的“十一五”規劃中,年均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為7.5%。而日前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透露的數據顯示,在全國31個省市公佈的“十一五”規劃中,預計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達13%,最低為8.5%。

  “如果各地區所屬地市州、縣市在省基礎上再層層加碼,並據此實施、考核,後果十分嚴重。”發改委的通知中稱。

  宏觀研究院的專家表示,如果增長速度過快,會導致增長方式難以轉變,産業結構也難優化,資源環境難以支撐,也很難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據了解,河南省和大連市已率先對此通知作出回應。河南省昨天表示,其“十一五”期間GDP平均增速目標定為10%,這個增長速度已經充分考慮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也將同時確保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十五”降低10%。

  指標層層分解

  通知強調,地方政府沒有正確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和要求,存在誤解。

  “各地區不應根據本地區實現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000美元的要求來倒推‘十一五’時期的經濟增長速度。”通知明確指出,關於2020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3000美元的目標是就全國整體而言,不是按各級行政區劃衡量的,並不要求每個省區市、地市州、縣市甚至鄉鎮都要成為按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000美元衡量的“小康地區”。

  其次,“不應把地區生産總值的排位或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唯一途徑。”通知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也不是單純地縮小區域之間、各層級行政區之間經濟總量的差距,而是要使不同地區的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享有大體相當的生活水平。

  環境脆弱地區也不適合高強度開發。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由於長期的資源透支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目前我國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區域已經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若再按照較高增長目標的要求進行開發,勢必大大超出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使更多的國土成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空間,削弱我國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央提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目的就是明確哪些區域要承擔發展經濟、集聚人口的功能,哪些區域要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功能。

  改變政績考核標準

  “出現上述狀況的相關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觀點沒有轉化。”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高效清對本報表示,由於我國政績考核與GDP挂鉤,注重GDP排位,導致部分地區省、市、縣越向下,GDP越攀升。

  為此,昨天的通知中也著重指出要建立全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機制,以求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通知稱,要將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耕地保有量和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公共服務和涉及公共利益等內容納入績效評價。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等的評價,弱化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評價;對禁止開發區域,主要評價生態環境保護。

  據悉,發改委此前已會同有關部門把耕地保有量、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重要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求確定經濟增長目標自恃參考對此的研究測算結果。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