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0日 11:26 來源:
新華社半月談消息: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一些地方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並取得顯著成效,頗具啟示和借鑒意義。請看半月談記者的報道──
六把鑰匙開好一把鎖
在河南省鄧州市汲灘鎮張井村村委會大院的外墻上,有一幅宣傳漫畫:“三農”問題被畫成一把鎖,鎖鼻上挂著六把鑰匙。村支書孫永浩説,凡是村裏的重大事項,都先由黨支部提議,再交村兩委商議,然後交黨員大會審議,最後由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做決議,這是“四道會”。決議形成後,還要公示並徵求群眾意見,實施結果也要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這是“兩張榜”。如今,被形象地比喻為“六把鑰匙開一把鎖”的“4+2”工作法已成為村裏議事辦事的“鐵章程”。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在鄧州推行了10多年,但長期“空轉”,核心問題是沒有嚴格的村民代表制度做支撐。為了打牢民主“地基”,2005年鄧州以10戶或15戶農民為單位,直選了3.2萬名村民代表。市裏給每個代表發“代表證”,代表照片上公示墻,明確了責任與權利。夏集鄉陳營村村民程傳明樂呵呵地説:“過去我是幹部指派的村民代表,沒有代表性,議事時心裏沒底,經過直選後,我敢理直氣壯地代表群眾了。”
腰店鄉燕店村支書牛正科告訴記者,去年,幹部們想引資120萬元建設一個磚場,黨支部提議後村兩委會議很快通過,在黨員會上,我們讓黨小組長做黨員工作,這一關也過了。到村民代表表決時,65名代表投了40多張反對票。他們説,磚場是個“地老虎”,太“吃地”。牛正科説:“過去,群眾説不行,幹部也要幹;如今,幹部沒這個權力了。”
記者在鄧州採訪時發現,隨著“4+2”工作法的推行,縣、鄉兩級舊有的工作機制正悄然變革。桑莊鎮黨委書記賈裏堅直言道,“4+2”工作法使農村工作由傳統的行政推動,一級壓一級,轉變為以群眾為主體,讓群眾自己議、自己定、自己幹,不但改善了幹群關係,不留後遺症,而且激活了農村的內生動力,事半功倍。
集約經營趟出致富路
黑龍江省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由原興發村和西新村合併而成,共有926戶3926口人,人均耕地5畝,2002年前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03年,村裏對農民貧困的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村裏真正會種地的農戶僅佔30%,維持收支平衡的農戶佔50%,有20%的農戶種地年年賠錢。一家一戶的承包方式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難以致富。
在這種情況下,新興村召開了兩委班子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在農民自願的情況下,把他們的土地經營權有償轉讓給村裏,由村裏集體組織種植經營。在大多數村民表示認同的情況下,新興村邁出了關鍵一步:2003年秋村集體以每畝160元的轉包款(比農民自發流轉時的市場價高20~30元),從390戶農民手中集中到1.3萬畝土地。大部分土地流轉回村集體後,村裏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機制,將全村土地分成三個區域,成立三個土地經營公司,每個經營公司由一人全權負責,並配備了一名會計和一名副經理。村集體給每個經營公司都定指標、定效益、定責任、定獎懲,並將負責人及會計、副經理的工資和土地作為風險抵押金,將工作績效同其切身利益挂鉤,從而使流轉回村裏的大片土地得到更好的集約經營。
村支部副書記張春堂告訴記者,新興村“買”回農民土地之所以能夠經營好,還有一個原因是有農機作業合作社做保障。2003年,新興村利用省裏對農村投入大型農機具的契機組建了農機作業合作社,即“農民股份公司”。具體做法是:把省裏補助的價值100萬元的大型農機裝備,按村民承包的土地“細化”成股份分到村民手裏。村裏出資98萬元,也同樣折成股份。農機作業合作社是村集體和村民共有的股份公司,幾十台/套大型農業機械不僅可以滿足全村的農業機械化耕作,還可以到外地打工。新興村實行集約化經營後,村級積累和農民收入同時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村支書宋金貴喜滋滋地説,從2003年到2005年,不僅村裏集約經營土地掙了錢,而且農民股份公司也掙了錢,村級積累2004年達到300多萬元,2005年達到560萬元。村民王國順、劉泉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説,把地高價轉包給村裏後,每年一分不用投入就有了利潤。重要的是,解放了勞動力後,打工、搞養殖、跑集貿,樣樣都能掙來錢。新興村2002年人均收入是2342元,而2004年達到3870元,到2005年更是達到了4260元,3年來收入持續增長幾乎是翻了一番。
編制規劃“三步”法 力克“建一片,荒一片”
過去一些地方搞村鎮整治缺乏科學規劃,往往會出現“建一片,荒一片”的難題。2004年,安徽省霍山縣與兒街鎮在村莊規劃編制中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把維護好農民的權益,引導農民積極參與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規劃編制分三步走:第一步,草案形成後,徵求群眾意見;第二步,各村的規劃草案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第三步,各村的編制方案匯總後,提交鎮人代會表決通過。在規劃編制之初,這個鎮通過村民代表會、群眾座談會、村廣播會,利用宣傳欄、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將村莊規劃的意義向每戶農民宣講,徵求意見。在編制草案形成後,對所有村民公佈,徵求意見,並加以修改,之後再交村民大會討論表決。這種做法使得村民對規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提出大量的修改意見。
記者在這個鎮山五河村關於規劃方案的決議書上看到,上面清楚地寫著同意30人,不同意0人,棄權2人,決議書上還有村民代表的簽字。據了解,在規劃過程中,鎮裏共召開群眾座談會86次,村民代表會11次,鎮人代會1次,使規劃方案既符合民意,又符合規劃的技術要求。
村莊規劃編制實施以來,截至2005年6月底,全鎮共有175戶依照規劃新建了樓房。這些樓房集中連片,樣式美觀,交通、電力、供水、通訊、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完善,村容村貌顯著改善,群眾十分滿意。鎮黨委書記高若愚説,讓農民參與使農民受益才是搞好村莊規劃的根本啊。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