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5日 13:24 來源:
光明日報消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非標準鮮明,價值導向明確,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當今時代精神的結合,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實踐性和針對性。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進一步匡正社會風氣、提高文明程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活動,知榮明恥,注重實踐,在知行合一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風俗,天下之大事也。”“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關鍵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各種文化的相互激蕩,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在這種大背景下,讓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用社會主義榮辱觀移風易俗,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動員和激勵全體人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進程,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站在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思想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行動上努力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知榮明恥,重在實踐。“道德者,行也。”道德品質是通過道德行為表現出來的。道德認知對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只停留于道德認知而不付諸行動,只知道什麼是榮辱而不在行動上切實地為榮拒辱,那就不會有實際效果。知榮明恥的目的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踐行。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實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堅決避免知行脫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現象。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核心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觀念。中華文明的優良道德傳統中始終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強調個人對社會的奉獻。正是這種把群體價值視為道德核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我們民族特有的以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首位的榮辱觀。因此,一個人對群體價值的奉行和貢獻,構成了社會評價個人榮辱的基本標準。知榮明恥,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在做好本職工作中服務祖國,造福人民。
觀念成習慣,規範變行動,這是知與行相統一、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八榮八恥”所倡導的道德準則,變成每個公民的行為標準和所有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在這一個過程中,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注重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各種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之中,讓人們在實踐中領悟“八榮八恥”的精神實質,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奉獻的行動中,感受真情、領悟崇高、體驗光榮,進而推動全社會文明風尚的形成。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組織動員群眾廣泛參與道德實踐的有效載體。我們要把知榮明恥的道德實踐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充實內容、創新形式、拓展領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實踐中來。人們在創建活動中相互影響所産生的群體效應,對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創建活動群眾參與廣、社會影響大的優勢,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納入創建工作的目標任務,貫穿到活動的整個過程,覆蓋到廣大城鄉基層。
我們要在知榮明恥、揚榮抑恥的道德實踐中發現和宣傳道德楷模,發現和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激勵人們尊榮棄恥、見賢思齊。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八榮八恥”的積極實踐者,用自己的模範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領社會風尚。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是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的過程。這個活動所結出的豐碩果實,必將為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提供良好的道德環境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光明日報評論員)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