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光明日報]義務教育“普惠性”不容置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1日 06:49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就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所作的説明中指出“義務教育是普惠性教育,每個適齡兒童、少年都應當享受有平等的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善哉斯言!

  本來,義務教育的“普惠性”不容置疑,但

  是,長期以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卻是不爭的事實。僅以筆者所見為例,即使在同一座城市,有些學校硬體過硬,師資雄厚,擁有優先選擇生源的權利,不稱之為“超一流”都難;但也有些學校,經費短缺,師資匱乏,生源不保,維持下來已屬不易。顯然,這兩種學校的辦學質量是不一樣的,學生們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平等”的。

  要解決這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已經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的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將學校分為重點和非重點,想必用意也在於此。可以肯定地説,這是一個進步,是對大多數學生的尊重。

  但不能否認的是,學校的重點與非重點,是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哪怕把“重點”換成其他什麼詞彙,其含義在老百姓心目中也只有一個,就是“好學校”。這種“好學校”,長期享受著政府關懷,已經擁有了令人咋舌的辦學優勢和社會資源,它們與“普通校”甚至“薄弱校”的各種差距都在不斷地、加速度地增大著。社會上,有“名校情結”的人絕不在少數。

  淡化“名校情節”,實現教育普惠性,首要責任還在政府。現階段,我們不可能讓所有的“薄弱校”都馬上脫胎換骨,實現“跨越式”發展,一躍而成為“名校”,因此,用政府手段,抑制一些“名校”過快的、無節制的發展,加大政府投入向農村和城市薄弱校的傾斜力度,切實實行公辦學校校長、教師的流動,是當務之急。只有從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學校裏真正走出了越來越多的合格人才,老百姓對“普通”校才能産生認同感,我們的社會才能形成“英雄莫問出處”的良好風氣,教育的普惠性才能得以實現。

  抑制“名校”發展,絕不是“殺富濟貧”。目前,一些“名校”所佔有的資源,已大大超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義務教育的需要,令一些發達國家教育同行也羨慕不已。這種學校,對學生所造成的“超級”優越感,與我們的教育方針格格不入。這些學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與其他學校的同行相比,壓力更大,別有甘苦,“解放名師”的呼聲也時有耳聞。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刻不容緩。

責編:薛藍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