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河上下,何日解隱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10:33 來源:新華社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顧瑞珍、朱建軍、王勉 “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清潔、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綠地、碧水青山。”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擲地有聲的話語,引起代表委員的強烈共鳴。

  松花江水污染、廣東北江鎘污染……盤點著近期發生的這一起起工業水污染事件,代表委員們表示出深深的擔憂──還有多少像“吉化”這樣的“地雷”,潛伏在大江大河沿岸?

  大江大河身陷化工企業包圍圈

  國家環保總局近期拉網式排查表明:我國有2萬多家石化企業,其中布設在七大流域的重點排污企業就有5379家,年排廢水26億噸。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對此憂心忡忡:“這種佈局一旦發生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今年春節後國家環保總局採取了一系列整治環境隱患的行動:排查127個隱患項目,掛牌督辦11家企業,嚴肅查處10個違規項目。

  來自黃河上遊的全國人大代表王錫武介紹:“我在調研時發現一家企業向黃河每年排放污水500萬噸以上,平均每天約1.5萬噸。目前,這家企業共有兩套污水處理設施,每小時可處理320噸,每天有一半的污水不能處理,只能排入黃河。”

  “環境惡化問題猶如一顆顆‘地雷’,一不小心就會被引爆”。全國政協委員陳英旭的話一針見血。

  王錫武代表説,黃河蘭州段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黃河,造成水體嚴重污染。僅蘭州市年排放生活污水就達1.22億噸,污水處理率僅為25%。她説:“更為可怕的是還有一家銅冶煉廠每年排向黃河的污水達到2540萬噸,其中的重金屬排放量高達1100萬噸,危害性最大的是砷、鎘、鉛。”

  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化工企業2.1萬多家,其中沿長江、黃河分佈的就佔50%以上。此外,珠江流域沿岸和松花江流域都分佈有大型石化企業,遼河流域的遼陽、錦州也是石化集中區。

  污染隱患源於産業佈局

  “佈局性的環境隱患和結構性的環境風險,將取代個體的污染,成為環境安全的頭號威脅。” 周生賢認為,我國目前正處於環境壓力最大的時期。

  “各地方競相上馬重化工業項目,跟重化工業本身的特點有關:重化工業産業關聯度高,延伸的産業鏈條長,能夠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對GDP和稅收的貢獻最大。”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河池市市長楊才壽説。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重庵代表分析説,近幾年來,由於城市化建設和居民消費需求提升等因素,市場對重化工産業形成巨大需求,我國進入了以重化工業大發展為主要特點的新的歷史階段。

  李重庵代表認為,長期以來由於流域、區域和城市發展規劃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許多沿江河湖海建設的工業園區和化工企業,忽視生態功能要求和環境承受能力,導致石化企業産業佈局不合理,環境安全隱患問題突出。

  “今天的老污染,就是昨天的新項目;如果我們把不好這道關,今天的新項目,又將是明天的老污染。”周生賢説,環保部門將依法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關,儘快掌握、駕馭規劃環評和決策環評的能力,使環境影響評價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調節器”,成為宏觀經濟的“晴雨錶”,成為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控制閘”。

  項目建設當以環保優先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説,“飲水安全問題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某個地方能否建工廠,最簡單的標準就是看是否會破壞群眾生活用水質量。”

  剛剛通過的《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要解決的七大突出環境問題中,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排在首位。

  “我國産業佈局不合理、産業結構不平衡是造成污染事件頻發的根本原因。”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陳邦柱説,要想盡可能消除環境安全威脅,必須從調整産業佈局和結構入手。他舉例説,重化工區沿江佈局,甚至在環境敏感區分佈,引起環境專家的擔憂,即使每個項目都是達標排放,但由於整個區域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制,許多大型化工園區或項目聚集在一起,還是會産生污染疊加效應,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

  陳萬志委員建議,當務之急,應根據我國的環境容量制定出國家的産業規劃和産業佈局,這樣即便項目能為GDP作再大貢獻,如果沒有環境容量的指標,也不能上馬。

  “應儘快建立大江大河流域聯網的環境預警系統。”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淩雲縣縣委書記韋瑞靈説,有了這個系統,江河上遊城市一旦發生水污染事件後,可以及時與下游城市間互通信息,並儘早採取措施,最大限度減輕因此造成的損失。

責編:王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