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關心新農村建設是一種歷史責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7日 10:26 來源: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文匯報消息:

  ●實現建設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不能只局限于農村內部,對於這樣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需要有宏觀的戰略眼光和最廣泛群眾的積極參加,城裏人自然也不能、並且不應當置之度外

  ●城裏人關心新農村建設,態度決定一切。前提是提高認識。城裏人關心新農村建設,不只是對農民的同情,更不是恩賜,它是一種歷史責任,其效果將反過來惠及城裏人的生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以上海為例,上海要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讓來滬務工人員的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讓他們的才華得到充分施展,這是城裏人為新農村建設應盡的義務

  春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延安、溫家寶總理在山東,同時選擇了在普通農民家裏過年。這已經是他們連續三年在我國最隆重喜慶的節日趕往農村過新年,充分彰顯出黨中央對建設以“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內涵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它已經被寫入黨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我國有13億人口,近60%生活在農村。如果農業和農村發展搞不上去,農民生活得不到顯著改善,我們就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都強調要解決好“三農”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有效措施,農民生活不斷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是在農村;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好工農城鄉關係。

  實現建設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不能只局限于農村內部,對於這樣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需要有宏觀的戰略眼光和最廣泛群眾的積極參加,城裏人自然也不能、並且不應當置之度外。這是因為市場經濟和現代化轉型,使得我國工業與農業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聯絡高度密切,農村的情況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社會矛盾往往成為各種社會矛盾的源頭。統計顯示,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已由1985年的1?2.57擴大到2004年的1?3.23,如果考慮到城鎮居民享受到的多種轉移支付和補貼等因素,實際收入的差距可達5倍以上。截至2005年7月中國農村還有絕對貧困人口2610多萬人,低收入人口4977萬人。農村矛盾凸現的後果,一是造成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投資、國際市場、國內消費)中內需的“短腿”,極大制約經濟的健康和持續發展;二是“三農”中的各種問題將導致各種社會風險,如農村生態環境破壞導致自然災害,農村衛生落後導致影響國民健康,農産品的價格波動導致影響國民經濟,農民素質不高導致影響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等等;三是城鄉差距不斷拉大,農民擁擠在越來越少的耕地上,農業停留在技術水平、商品化程度、專業化水平低下的狀態,必然會誘發和激化諸種社會矛盾,危害全社會的和諧穩定。以上這些看起來是農村問題,但同時也是城市問題,實質上是全社會的問題。它決定著縮小工農、城鄉差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

  城裏人關心新農村建設,態度決定一切。前提是提高認識。過去我們也講城鄉兼顧,但實際上主要是向城市傾斜。國家為了迅速建立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主要通過工農業産品價格的“剪刀差”,以及對農業徵收高稅賦和低投資的辦法,實現工業積累和城市發展。在這樣做的時候,還以嚴格的戶籍制度實行“城鄉分治、一國兩策”。農民對於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們享受到的社會資源(政治、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生活水平卻大大低於城市居民。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上述情況逐漸轉變為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羈絆,已經到了不改變不行的時候。為此,黨中央制定的總體思路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這意味著統籌兼顧要實現向農村傾斜。它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形成合力。一是政府努力作為。今年將在全國免徵農業稅,使農民減負220億以上,中央政府將把上千億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到農民身上;二是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尊重農民的自主意願,不搞形式主義,切實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三是增強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以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城裏人關心新農村建設,不只是對農民的同情,更不是恩賜,它是一種歷史責任,其效果將反過來惠及城裏人的生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城市支持農村有一系列的工作可做。其一是城市要通過又快又好地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從而為政府以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業和農村的基礎建設創造條件。城市要有效啟動農村市場,擴大內需,搞好工農業産品市場流通,努力滿足農民生産和生活對商品的需要。要鼓勵企業家參與新農村建設。要抑止糧食等農産品價格下降和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揚的勢頭。要更加有效地保護土地,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的擴散和轉移,共同打造環境友好型社會。其二是努力為培養新農民、提高農民素質服務。現代城市是文明和文化的代表。我國農村發展滯後的突出表現是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的落後,原因在缺乏這方面的各類人才,缺少對農民在這些方面的培訓。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教育興農”、“科技興農”。應當通過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城裏人去大有作為。其三是為農民進城務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制度保障。建設新農村與加快城市化相輔相成,一批又一批的農民走進城市是我國現代化的大趨勢。他們一方面為城市繁榮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又將城市文明傳遞到農村。為此陳良宇同志春節期間看望節日加班的來滬務工人員時強調,上海要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的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讓他們的才華得到充分施展。這是城裏人為新農村建設應盡的義務。

  (作者為上海市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