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鄰為善 建起“連心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6日 07: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黨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勾勒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並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任務;然而要將藍圖化作現實美景,需要全黨全國共同努力,需要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祖輩的恩怨結束了,“隔離墻”也倒掉了。

  “隔離墻”修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這裡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海南謫居3年的地方,中和鎮靈春村委會下轄的幾個村莊因為宗族恩怨對峙了半個多世紀。海南省儋州市委、市政府把“隔離墻”看作農村封建殘余文化,當地人則稱中和鎮是海南的“中東地區”,“中和穩則儋州穩,儋州穩則海南穩”的説法廣為流傳。

  儋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張振安對此深有感觸,兩年多來,他一直作為市裏的工作組負責人長期住在靈春村委會,2005年年底工作組才撤回。張振安説,靈春村委會5個大村連成一片,何、許兩姓解放前就結下仇怨,長期械鬥,甚至自發修建“隔離墻”,村民們以鄰為壑,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

  靈春村委會如今沒有了工作組,張振安並不擔心。自2003年以來,儋州市為解決靈春村委會的宗族矛盾,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村裏修起了水泥路,市鎮幹部長期進駐該村,一戶一戶談心,一次一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先解決村幹部的思想觀念,再引導村民摒棄積怨,數百米長的“隔離墻”存在了幾十年,終於被村民自發拆掉,修成了“連心道”。

  走在靈春村的幾個村落裏,“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互諒互讓,實現共贏”的標語總能在最顯眼處出現。眼前的變化,何井助看得最清楚,他是靈春二小的老校長,也是何宅村村民。這兩年,何井助經常被許坊村的村民請去做客,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何井助告訴記者:“何姓、許姓村民現在的交往越來越多,何宅村的公廟改建成村民活動中心後,許坊村的年輕人便經常過來看書。”

  靈春村穩定了,不同姓氏的村莊和睦相處,更多的農民開始考慮發展。據統計,短短1年多來,靈春村新發展瓜菜地1200多畝,出現養鴨專業戶50多戶、有規模的養豬專業戶70多戶;昔日不敢外出的村民,有30多戶從事運銷,一批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靈春村的文化變遷是儋州市農村的縮影,如今的儋州,文明新風正在逐漸取代封建殘余文化的影響。

  對儋州市委書記趙中社來説,正視農村存在的封建殘余文化和陋俗需要很大的勇氣,更需要實際行動。趙中社説,封建殘余文化是儋州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攔路虎”、“絆腳石”,但只要黨委重視了,什麼問題都好解決。2003年,我們即以市委文件的形式下發《弘揚先進文化,掃除封建殘余文化的意見》,力求解決好宗派宗族、封建迷信、大操大辦、違法生育、衙門作風、環境衛生等封建殘余文化和陋俗。

  儋州原先有一種怪現象,搞公益事業、修橋修路、建學校,許多人不積極,但一到修廟、修祠堂就比較踴躍。在儋州的一些農村,最漂亮的房子不是學校而是廟宇,不時可見做齋、求神拜佛、抬神遊行等封建迷信活動。為此,儋州市下達了禁令,一旦發現將嚴肅處理,並將眾多小祠堂、廟宇改造成為圖書室等文化活動場所。

  為徹底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儋州市著力在農村開展生態文明村建設,並將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重點傾向於陳規陋習、封建殘余文化影響最為嚴重的村莊,靈春村委會即是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重點。生態文明村建設不僅整治“臟亂差”,更重視革除陋習,引導農民遠離封建迷信、封建宗族活動,實現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農村弘揚先進文化,掃除封建殘余文化,儋州市已邁開了步伐,趙中社告訴記者,儋州市的領導幹部已普遍認識到,農村不掃除腐朽文化的影響就難以發展,沒有出路,儋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儋州要建設海南文化大市的定位就是要將掃除封建殘余文化這一系統工程進行到底。(吳榮融 任明超)

責編:靖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