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包機之喜與“三通”之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0日 07:54 來源:人民日報

  1月20日,是2006年兩岸春節包機首航日。早上7時45分,滿載著返鄉的溫馨和喜悅,台灣中華航空公司的飛機將從台北飛往上海。

  繼2003年、2005年之後,這是春節包機第三次起航。春節包機在一點點進步:2003年專案特辦的“臺商返鄉春節包機”首開先河,當時只允許6家台灣航空公司參與,航點僅限台北、高雄與上海,僅限臺商及眷屬搭乘,還必須在香港、澳門落地中停;2005年,大陸和台灣航空公司都獲准參與,航點增加北京、廣州,可不落地飛過香港上空;今年,航點航班增加,持合法證件的台灣民眾都可乘坐。

  包機讓人們初嘗了直航的好處。搭乘包機的台灣同胞講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方便”。20多年來,來往兩岸都要曲道、轉機,如今雖然還需要繞經香港上空,但也只用兩個多小時就可從上海飛抵台北。此前有人曾預言:即使兩岸直航達成共識,協調複雜的技術程序也要花上一年時間。兩岸航空公司幾次春節包機的實踐證明,技術問題其實不難克服。包機也揭穿了島內某些人的聳聽危言,當大陸民航飛機的機組人員微笑著出現在台北、高雄的機場時,所謂兩岸“三通”會危及台灣安全的説法便不攻自破。

  當然,春節包機只是一個折衷,是兩岸直航未能達成之前,大陸為解決台灣同胞的實際困難而採取的務實之舉。從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提出通郵、通航、通商“三通”算起,20多年來,大陸方面一直在為兩岸儘快“三通”積極努力。但由於受到台灣當局的阻撓,直航遲遲不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照顧台灣同胞的利益?定時、定點、定對象的春節包機應運而生。

  折衷也貫穿在春節包機的協商過程中。在台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無法正式坐到談判桌前之時,大陸方面提出,由兩岸民間組織直接就技術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實踐證明,這種溝通新模式是成功的,它為兩岸間其他民生議題的協商,如大陸民眾赴臺觀光等,提供了借鑒。

  然而,折衷並不能根本解決兩岸往來的實際困難。2005年兩岸春節包機48班共載客1.08萬人次,而2005年1月至10月間,兩岸人員往來達365.67萬人次,預計全年可達430萬人次,受益於春節包機的台灣同胞只佔極小的一部分。近幾年,兩岸同胞經濟、文化往來日益頻密,每年人員往返人次、進出口貿易額都以兩位數的增幅增長,無法直航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如以直航每人次可以節省3小時計,不能直航,每年兩岸同胞僅時間一項就需多耗費1470多年。還有兩岸每年高達800多億美元的貿易往來,同樣因為繞道轉運,增加了鉅額運費。以農産品為例,有業內人士估計,如果可以直航,台灣水果運抵大陸,運輸成本至少可以減少一成。

  包機之喜其實包含著對“三通”之盼。“三通”未實現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之痛,它直接影響著往來于兩岸的台灣同胞和大陸同胞,間接影響著兩岸經貿往來、兩岸關係發展。兩岸“三通”有利於推動兩岸的經貿合作,有利於推動台灣和大陸經濟共同發展。衷心希望兩岸包機儘早成為不限地點、不定時段、不分對象的直航,讓兩岸同胞往來的距離再短些,心貼得再緊些。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