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喜聞外來工列席兩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8日 13:40 來源:
    專題:2006直通地方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兩名來自江蘇農村的“打工者”,作為375萬在滬外來務工人員的代表,15日列席上海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外來民工參加地方最高立法機關會議,這在上海歷史上還是首次。(1月16日新華網)雖然這次列席的外來工不是很多,只有兩個。但對改變一些地方市民歧視外來務工人員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但願今後各地有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能享受這一權力。

  每年各地的人大、政協兩會,是地方最高規格的會議,是反映民情、傾聽民聲、關注民意的會議,也是各級地方政府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筆者孤陋寡聞:以前只聽説有關部門領導、離退休幹部、科學家、企業家等列席各級人代會或政協會,還從未聽説外來務工人員也能列席地方“兩會”。不是説上述人員不該列席兩會,而是説他們比外來務工人員有更多的機會、場合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而普通外來務工人員卻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在媒體上“露臉”,為什麼不能給他們予以關照?多給外來務工人員幾個列席或正式代表指標,這樣“兩會”不顯得更有代表性嗎?近年來我們一直倡導要尊重勞動。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觀念和努力還更多地局限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很少有人將它和外來務工人員聯絡起來。

  其實在中國這樣發展大國,相對於其他勞動者來説,游離于城鄉之間的外來務工人員更需要政府的鼓勵和幫助,更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因為時下的外來工已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他們拋妻別子,不辭勞苦地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將心血、汗水甚至自己的生命完全傾灑在了城市,為城市的發展、繁榮和文明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他們本應該成為城市的主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一些地方,外來務工人員不但不能列席地方“兩會”,就連他們辛辛苦苦掙得的工資都不能按時拿到手。只要瀏覽過去各種媒體有關外來務工人員的宣傳報道,大多數是有關他們的正當權益被侵害,更不要説列席地方“兩會”。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把“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確立這一重大方針,對於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旺盛生機和持久活力,對於保證我們的事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對於我們黨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完成新的歷史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四個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勞動”。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越來越極大地依賴於知識、人才和創造的力量,然而,社會的一切發展和進步最終都要靠勞動來實現。離開勞動,知識就形不成力量;離開勞動,人才就無法成長;離開勞動,創造就失去了方向。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必須要在全社會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勞動觀。一切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都應得到承認和尊重。要充分認識到普通工人、農民從事的生産、服務性勞動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基礎性勞動,他們的勞動也應該得到尊重,也應切實維護他們的勞動權益,他們的正當權益不能因戶籍等制度而受到影響。

  廣大外來務工人員是城市發展的基石,他們默默無聞卻舉足輕重,不善言談卻努力貢獻,充分尊重他們的一切正當權益,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兩會”,不僅是社會政治文明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但願今後能有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各地的“兩會”,但願今後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各地“兩會”不再成新聞。(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