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學子豈能枕著金字招牌就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6日 13:2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從默默無聞在小山溝裏穿糖葫蘆,到意氣風發在見面會上會伯樂,聰明樸實卻性格內向的北大學子武小鋒的命運發生了轉變。(1月15日 《華商晨報》)

  武小鋒是鬱悶的,他去年7月從北大畢業後因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到家鄉普蘭店幫助家人“收山”和穿糖葫蘆。然而,峰迴路轉,武小鋒又是幸運的,他經過媒體的呼籲後,省內外多家單位向他拋來了“橄欖枝”。相信武小鋒會抓住這次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在此值得深思的是,一個北大畢業的高材生,為何畢業後不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就業,而非要等到媒體的關注才能如願?

  無疑,武小鋒缺失應對能力是重要因素。儘管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從小便性格木訥,不善言辭,這既是一種長處,但更是一種缺點。然其在五年的大學生涯中,為啥就沒有注重培養和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這只能説明他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缺失正確認識,自以為有了北大的金字招牌,只要貨真價實,就“真金放到哪兒都閃光”。可事實上,市場經濟並非計劃經濟,重要的一條就是“媳婦”是美是醜總要見“公婆”面,要善於推薦自己,而不是藏在深閨人未識。

  同時,對就業期望過於單一。在武小鋒的就業中,他反復強調的就是要專業對口、工作穩定。如此,就人為地為自身的就業增加了難度。我們有許多低學歷的學子一畢業就能融入社會,找到立足點,就在於他們能夠迅速地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其實,這也是當今大學生走向社會就業的一條經驗。

  其次,學校教育滯後於市場需求。北大是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可其培養的學生竟然不能適應市場,這顯然是對學校教育體制的拷問。換言之,高校不能僅僅是培養埋頭讀書的“書獃子”,更要面向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多才多藝、多知多能全面發展的學生。前不久,清華大學便發起了一場在校博士生能不能外出兼職的大討論。在筆者看來,這種兼職不但允許,而且必須,它既是高校學生的一種社會實踐,更重要的是直面社會,拓展視野,彌補社會知識、經驗的不足,而且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礪,也是今後走向社會的擇業預演。

  沒有媒體的關注,或許此時武小鋒仍在家裏穿糖葫蘆,仍然為自己的前途一籌莫展。然而,面對每年幾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媒體縱然有分身術也無力一一關注。“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學子們就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身的努力和拼搏,而不是枕著金字招牌“守株待兔”。(作者:陸志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