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9日 14:35 來源:
2005年12月2日,年僅31歲的河南滑縣萬古鎮一中初二(3)班班主任杜繼紅老師,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眷戀,永遠地倒在了她那間辦公室兼宿捨得屋子裏。杜老師去世了,聽到這一消息,為挽師魂,300多名學生都自發來到她的辦公室前,長跪兩個多小時。滑縣縣委召開表彰大會,同時組織報告團,在全縣22個鄉鎮宣講杜繼紅的感人事跡。(《河南日報》1月7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杜繼紅默默燃燒著自己,照亮別人,不愧為愛崗敬業的好教師。她的奉獻精神,打動了學生,震撼了同事,也影響了整個教育界;她的感人事跡,感動了滑縣,感動了河南,也感動了全國。毋庸置疑,我們應該以杜繼紅為榜樣,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終身。然而,面對杜繼紅的英年早逝,面對“係勞累過度引發腦血管病變死亡”的醫生診斷,以及類似“4天內清華大學兩位年輕教師相繼去世”的諸多報道,“過勞死”這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沒有理由不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爭論。
面對“過勞死”不再是個案,“知識精英,英年早逝”的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要説的是,透支生命的奉獻不可取。就事論事,如果感同身受杜繼紅工作的繁忙、休息的短促,便不再難理解她何以“走得那麼匆忙”了。死亡之前,她的日程安排是這樣的,前一天下午她還上了3節物理課,晚上參加了學校的教研教改座談會,會後又到教室輔導學生自習,等學生就寢後,她又批改了3個班近200本的物理作業。而這樣的工作,又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和沉重的壓力下完成的:杜繼紅有腦外傷後遺症,丈夫退伍後一直沒有固定工作,母親癱瘓在床需要照料,兒子楓楓先天性弱智,連簡單的生活常識也不懂。
筆者無意對年輕杜繼紅的早逝進行責問,也不想過多糾纏死亡前後的細枝末節,但這並不代表學校的日常管理沒有失職的地方,也不意味著學校的人才管理方式沒有反思的必要。學校有沒有進行中青年知識分子健康教育,有沒有關注條件艱苦教師的難處並試圖解決,有沒有科學合理的配置、調度教師資源?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細細考究。常見的現象是,對於中青年的教師,學校總是習慣“榨汁”式地“予以重任,多給佈置任務”,偏好“殺雞取卵”而偏離了社會常規和教育規律。至於人性化管理和服務,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也許,杜繼紅的悲劇不具有普遍意義,但下面的數字卻令人無論如何也輕鬆不下來。一項關於教師的健康調查顯示:教師重度亞健康發生率高達34.16%,相比起一般人的重度亞健康發生率10%高出許多。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作為從事著既消耗腦力又消耗體力的教師工作,加上日常承擔著沉重的心理和工作壓力,亞健康狀態、職業病對於教師已司空見慣。
專家認為,教師過勞死,很大程度上在於沒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主要是不善於把握生活節奏、不注意鍛鍊造成的。教師們要遠離亞健康或英年早逝,需要時刻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及健康的情緒,必須要引起對自身健康的重視,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還要增強體育鍛鍊。然而,有了這些,教師健康就可確保無虞了嗎?
顯而易見,惟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筆者以為,很多情況下,不是教師對自身生命健康的不重視,而是身不由己。其實,現有的社會救助體制和教育認定機制,才是我們的教師過勞死的罪魁禍首。就拿杜繼紅而言,過度的勞累讓她不堪重負,但她卻沒有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停下來的理由。因為她一個人要撐起一個家,她要為分內的工作殫精竭慮,還要為追求進步而孜孜以求。我們不是不需要奉獻,但必須要有個限度,尤其不能以生命為代價。
青年教師“過勞死”頻發,是整個社會體制和教育機制不健康的一種反映,也是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意外損失。逝者如斯,願生者自重,願社會反省,給教師不再“過勞死”創設足夠的理由和條件。要知道,與其徒勞地“挽師魂”,不如有效地杜絕“過勞死”,未雨綢繆比亡羊補牢更具現實意義。(作者:郭立場)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