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5日 13:44 來源:
江蘇漣水縣王嘴村是個別樣的農民社區──寬闊的水泥路、花壇、農貿市場、超市、學校……兩三家的小樓連體而建,錯落有致。小樓間,有草堆和菜地。雞在院裏跑。樓盡頭,豬在哼叫。作為蘇北農民集中居住的樣板,王嘴無比獨特,它把城市與鄉村的元素“熨”得那麼妥帖。(1月4日新華日報)
這確實無比獨特──農民集中居住區咋還養著雞、養著豬、種著菜、堆著草垛?然而恰恰正是這一切,鮮明地凸現了這個集中居住區是真正姓“農”,是農民的家園。王嘴村農民集中居住區在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向農民“妥協”的地方。當初設計社區房屋套型,按著城市家居模式,農民嫌小。村裏就修改設計,把房屋寬度加大。這樣,家家一樓堆糧食,做車庫。大門一開,開著拖拉機去種田。農民用不慣抽水馬桶,集中居住區蓋了16座公廁;村裏允許農民在小區堆草,允許在指定空地種菜,允許在每排小樓頂頭蓋豬圈。這樣的居住區,農民都喊好。
向農民“妥協”,蘊藏著一個大道理:新農村建設要尊重農民意願,尊重鄉村演進過程的理性選擇,尊重農民世代積澱的生活習慣,滿足農民現實的利益訴求,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的尺度。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新農村建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強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強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義。漣水縣王嘴村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允許農民養雞養豬、種菜堆草,看似無奈,其實明智。
如果説王嘴村養著雞、養著豬、種著菜、堆著草的農民集中居住區是一面鏡子,那麼從中恰也照出了一些地方的遜色之處。據新華社報道,北方某地農村進行整體改造,村民們全都搬進了別墅。但是寒冬來臨,因為無力負擔集中供熱費用,不少村民在家裏凍得直打哆嗦。有的農村蓋起了五層的農民住宅樓,沒有電梯,農民只對將一袋袋糧食扛上樓。住進“洋樓”反倒“遭洋罪”,這難道還不足以發人深省嗎?
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有多快,效果有多好,既取決於政策的力度和到位程度,也取決於農民的認同、參與程度。新農村建設必須調動和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尊重農民的“話語權”。而不顧實際和農民承受能力,把新農村建設搞成了勞民傷財、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則只能走入歧途。(作者:奚旭初)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