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後農業稅”時代中國農村債務壓力隱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1日 19:51 來源: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秦大軍 徐清揚 周正平) 2006年1月1日起,中國9億農民告別上繳農業稅的歷史,人均年獲益120元人民幣。

  從歷史的角度看,取消農業稅的社會意義巨大,標誌著中國徹底告別城市向農村汲取稅費的時代,更標誌著中國真正進入城市支持農村發展的時代。

  但是,這一改革畢竟才剛剛開始。取消農業稅,將使鄉鎮財政收入的主體稅種缺失,因而對鄉鎮財政收入造成巨大衝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認為,需慎防“縣級財政成為要飯財政”。

  一般來説,在中國鄉鎮財政收入中,農業稅所佔比重相當大,而且越是經濟落後地區,鄉鎮財政收入對農業稅收的依賴程度越強。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廣東等地農村地區村級債務問題十分突出。這些債務主要是村級公共建設等歷年積累債務。據廣東省農業廳統計,目前廣東全省村級債務約為400億人民幣,這還只是一個粗略掌握的數字。

  在廣東韶關和江西宜春等地農村,村幹部一方面要扛著舊債還利息,一方面還要為村村通公路等農村公益性事業籌措配套資金。

  村幹部向記者反映,農業稅取消後,農村公路和水利設施等公益性事業的建設資金籌措十分困難,又不能強行向農民收取,村幹部只好向銀行貸款,“舊帳未了又産生新的債務”。

  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出臺後,各地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但在不少農村地區,村委會為了防止産生新的債務,不敢整修水渠、水庫等農田基本設施,導致農田水利等基本設施老化失修。

  廣東省農村財務管理辦公室主任何謝帶説,農村債務不是稅費改革帶來的,但稅費改革嚴重削弱了村集體還債能力卻是事實。

  為彌補取消農業稅給縣鄉財政造成的不利影響,中央政府財政已安排給予當地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但一些地方反映資金缺口還相當大。

  農業稅減免以後,以此為主要支撐的西部貧困地區縣鄉財政成為“無米之炊”。 財政沒財就沒政。甘肅省莊浪縣趙墩鄉鄉長趙周渝説,稅費改革後,錢從哪來?這是困繞基層政府的頭痛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指出,縣鄉財政困難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如果縣鄉財政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不僅無法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還會嚴重影響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縣鄉財政收支不平衡問題嚴重,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幾乎沒有不負債的。中國現有兩千多個縣。張曉山認為,如果縣域經濟是要靠上級的補助才能維持,這种經濟是沒有發展動力的。

  免除農業稅,是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件大事,意味著破除了對農民不平等的制度安排。而化解沉重的農村債務壓力,建設和諧的新農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個問題能否解決得好,可能是決定中國農民未來的一個重要因素。

責編:李莽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