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30日 12:11 來源:
12月29日,新華社有兩條涉農新聞讓人看了以後格外振奮:一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以162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表決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十六次會議于1958年6月3日通過的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9億中國農民從明年第一天開始,將依法徹底告別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農業稅。二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總結了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研究了“十一五”推進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討論稿)》。
歲末年初召開的諸多涉農會議,預示著在新世紀之初,中國農村的偉大變革已經拉開了序幕,改變中國農村面貌和農民命運的新農村建設正式開始。它給整個國家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冊。
從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到周作人、梁漱溟等人的新農村運動,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為著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農村而冥思苦想,不懈奮鬥著。可惜,他們的願望只能像流星一樣在感嘆中倏忽即逝。
歷史發展到21世紀,新農村建設再一次被提到議事日程。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總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為中共中央對未來五年科學發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和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20字的總要求,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新農村圖景。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也必將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使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強求一律,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搞強迫命令、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要同農民城鎮化、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立足於農村特有的資源利用,如秸稈氣化、沼氣、太陽能等,為農村提供清潔的能源。在政府投入方面,也要適應新農村的需求,由原先的扶持産業到重點扶持農民的收入轉變。除了農業大工程的投入外,還要扶持農村的新型經濟組織,增加農村新能源的投入,加大對農村直補的力度等等。
新農村建設事關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是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但是,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歷史性的任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這個建設過程中,我們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干擾。因此,要想把藍圖變成現實,各級黨委政府加強“三農”的決心不能動搖,扶持“三農”的力度不能減弱,強化“三農”的工作不能鬆懈,要把黨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千家萬戶,誠心誠意辦農民實事、盡心竭力為農民解難事、堅持不懈為農民做好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的各項權益。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農民素質新提高、農村面貌新變化、農村經濟新發展,農村醫療、教育、文化新普及的和諧新農村一定會早日到來。(作者:丁仁能)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