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2日 07:40 來源:
新京報消息:
| |
現代家庭一對獨生子女要贍養兩對父母。 |
社科院發佈2006年中國經濟和社會藍皮書,七成多城鄉居民對未來生活持樂觀態度
昨天,中國社科院發佈了2006年中國經濟和社會藍皮書,藍皮書預測,今年我國GDP增長率將達到9.4%左右,預計2006年將接近9%。
藍皮書預測,今年我國GDP增長率將達到9.4%左右,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與上年基本持平。如果2006年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發生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國內不出現大範圍的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在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下,GDP增長率將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接近9%的水平上。其中,2005年農業將增長5%,第二産業將增長11%,第三産業增長約7.4%。2006年,預計農業仍將增長近5%,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將分別增長10.2%和7.5%。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金華分析説,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經歷了三次高速增長,每次週期都是三年,第三次是從2003年開始起步,到今年又是第三年,前兩次高速增長後經濟都出現了一定滑坡。關於明年的經濟形勢,目前爭論較大。
專家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形勢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年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具體表現就是高增長、低通脹。
藍皮書中的調查顯示七成多城鄉居民對未來生活持樂觀態度;四成多城鎮居民計劃明年換工作或在工作中求得新的發展等。
藍皮書顯示,2005年城市居民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下崗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環境保護、醫療改革、經濟發展水平、犯罪與社會治安等,其中收入差距和地區發展差距是領導幹部最為關注的問題,社會治安、社會風氣和結構性問題也受到他們的關注。
這兩年收入差距連續四年受關注度排第一,但是地區差距從去年第八位躍升到第二位。同時,大家認為當前的主要社會風險依次為貧富懸殊、金融風險和高失業率。
藍皮書顯示,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成為新民生三大問題,專家建議政府繼續採取措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留意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在加大政府教育性公共財政支出的同時,逐漸加大社會參與辦學力度;針對看病貴問題,政府應對目前醫療市場的失靈無序行為進行約束,並探索盡可能覆蓋普通人群的醫療保障體系。
藍皮書觀點
| |
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成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 |
1 買房上學看病成民生三大難
李培林把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稱做新的民生三大問題。今年糧食價格大幅度回落的情況下,居住價格仍然上漲5.6%,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長幾倍于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長;醫療支出過快增長也完全打亂了正常的家庭消費結構。
由於遠期支出的不可定,大家近期以儲蓄來規避社會風險。在農村當中,疾病和教育正在成為新的貧困誘因。
2 高校貸款將成銀行不良債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黨委書記、副司長、著名社會學家李培林昨日在報告會上稱,大學擴張潛伏著財務風險。目前,大學有很多的借貸。
全國大學從10年前的1000多所擴展到2000多所,但管理和教育質量並沒有得到同步提高,有若干所大學今年出現了還不起利息的問題。
這些借貸以後可能會成為新的國有企業債務。因為大學是一個非營利的機構,不是一個掙錢的場所。銀行進入國際股市以後,和政府脫鉤了,以後政府已經沒有理由為銀行的不良債務埋單,但是銀行的錢又是老百姓的儲蓄存款,這方面一旦發生風險,可能會造成社會問題。
藍皮書中顯示,據初步統計,目前中國公辦高校向銀行貸款大致為1500億至2000億元,有的高校貸款已高達10億至20億元。大學的債務使銀行增加了財務風險,將可能最終成為國有銀行新的不良債務,迫使大學更加朝“創收”方向發展。
3 六成國民無任何醫療保險
藍皮書報告指出,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進一步增多,已達到1億3341萬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也不斷增加。
但是中國醫療保障體系僅僅覆蓋了1/3強的國民,到2001年,中國所有城鎮居民將全部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相對來説,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如何健全是一項大的挑戰。2005年政府發佈了新文件,要求全國城市展開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到2005年10月底已經確定了上千個試點區縣。
但報告指出,目前全國仍有65.7%的人沒有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險,大約1/4的受訪者因為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放棄醫療。
4 城市出現“新失業群體”
李培林認為在下崗失業人員外,新失業群體也值得重視。新出現的一部分過去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由於缺少勞動經驗和工作經歷,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缺乏,在城市形成新的失業人群;但他們很難得到失業救助。
在總體上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目前就業與結構性短缺並存。前年廣東民工荒信號出現後,去年擴大到長江三角洲,今年進一步擴大到整個北方地區,其特點就是區域性短缺,在産業集中的地方發生短缺。此外,還有技術性短缺、年齡性短缺,年輕女工短缺也值得關注。
5 收入差距連續4年最受關注
| |
67.2%以上的金融資産掌握在20%的富裕者手中。 |
李培林稱,自1996年到2003年,農民人均收入增長沒有超過4%,城鄉的差距再一次拉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民收入增長和城市區域的收入增長髮生背離。近兩年來雖然收入有所提高,但整個城鄉之間人均收入差距為3.3倍。
李培林指出,現在社會上普遍議論的貧富差距還主要是收入的差距,因為中國還沒有個人資産的申報制度。但事實上財産的差距比收入的差距要大很多。
藍皮書中,中央黨校教授謝志強在領導幹部中做的社會形勢看法調查顯示,收入差距和地區發展差距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此後依次為社會治安、社會風氣和結構性問題。
在調查中,收入差距所受的關注度連續四年排第一,但是地區差距從去年的第八位躍升到第二位。同時,大家認為當前的主要社會風險依次為貧富懸殊、金融風險和高失業率。
6 房地産政策仍將穩定房價
藍皮書中指出,通過國家的宏觀調控,2005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幅下降,部分地區城市房地産市場交易出現萎縮,投機、炒房等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
經濟藍皮書預測,未來政府鼓勵老百姓買房、發展市場化購房的政策不會變,未來政策的目標仍將是穩定房價、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通過稅收、土地、交易等手段的調控,保持房價的基本穩定和房地産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7 女性初婚年齡上升到24歲
李培林表示,目前,全國人口凈增長從上世紀80年代年均1600萬、90年代年均1200萬,減少到年均700萬。目前,新生嬰兒不斷減少,每年減少速度比預期要快得多,撫養孩子成本在大幅度提高;家庭的小型化也對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形成了挑戰,同時造成的勞動力缺乏值得關注。
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員張翼在藍皮書中撰文指出,目前我國老齡化過程中存在“未富先老”、老年人口數量龐大、速度加快等特點,根據多種預測,中國人口老化速度僅有日本可與之匹敵,比英美等國都要快。
他同時介紹,截止到2003年,中國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齡已經上升到24.45歲(包括城鄉)。
8 四成居民明年計劃變工作
藍皮書仲介紹,2005年,73.7%的城鄉居民對未來生活持樂觀預期,認為未來生活會變得很好或比較好,僅有3.5%對未來持悲觀預期。樂觀預期未來,未來一年內打算“在工作中求變求發展”是城鄉居民的共同心聲:46.1%的城鎮居民計劃在2006年更換工作或者是在工作中有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中,26.8%的人計劃在2006年外出打工,23.1%的人表示在2006年要更勤奮工作。
此外,這兩年社會治安的安全感在下降,特別是物價變動的承受能力波動比較大,低收入階層承受能力還非常脆弱。(記者 申劍麗)
| |
今年是我國10年來第二個農民收入高增長年。 |
| |
城鎮居民明年的生活計劃 |
| |
2005年城鄉居民對感覺生活不幸福的原因分析 |
本版漫畫/葉綠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