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從官商選院士看官商資本滲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6日 13:3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稱,對大批官員候選院士,工程院已有警覺,工程院的目標是力保“一盆清水”。政商角逐工程管理學部院士: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今年中國工程院公佈的42名工程管理學部有效候選人的名單中,有29名官員和企業家,佔了總人數的69%,這些人中有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王基銘、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天義、國家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培璋、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謝企華、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總經理賀恭等;而在今年經過第二次選舉選出來的8名工程管理學部院士候選人中,官員和企業家佔了7人。兩年之前,工程管理學部曾産生54名有效候選人,記者粗略統計,其中匯集了34名高官和企業家,佔總人數的63%。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農業部副部長萬寶瑞、總裝備部副部長胡世祥、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季克良、東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鋼、武漢鋼鐵集團總經理劉本仁、三九企業集團總經理趙新先等人均在其列。這些人所在的企業在當地一般都是納稅大戶。(來自:2005年12月14日《新民週刊?工程院副院長稱對大批官員候選院士已有警覺──記者賀莉丹》)

  工程院已有警覺,工程院的目標是力保“一盆清水”──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説。筆者為工程院的警覺和目標叫好。中國工程院在大眾眼裏是神聖地莊嚴的殿堂,保持入主院士的純潔性應當。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遴選本質是在工程管理、工程技術領域水平、業績顯赫的人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人選是高級工程專家的入選,與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人選的廣泛代表性的人選迥然不同,更不可庸俗到“搭配菜”的程度。“清純”是工程院院士人選質量的必要保證,入選工程院院士首要條件是業內專家且是卓越的工程專家而不是其他的人。

  説起來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本來明明白白的院士入選資格卻起了顯著的變化。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今年中國工程院公佈的42名工程管理學部有效候選人的名單中,有29名官員和企業家,佔了總人數的69%。這麼大的官商比例,怎能不發人深思?世上沒有無因之果,究竟産生這種情形的深層次的原因何在?

  我國這些年流行著不怕頭銜多的問題,但是頭銜多必須都是頂用的頭銜誰也不願意光有空頭銜。那麼,院士的頭銜可是很頂用而光耀的頭銜。高官與院士復加一身,立刻讓人崇敬不已,好個高級領導幹部加上高級科學家、工程家的複合型人才;商界巨人加上院士身份,立刻讓人肅然起敬,好個“儒商”學者。如此,當然説話更響,更有發言權,辦起事來就如魚得水。即使不在現任位子了,也還有個光輝燦爛的院士前景。

  然而,院士可不僅是個榮譽稱號。院士肩上可有著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徒有虛名怎能擔負這些責任和義務?誠然,被入選院士也意味著對其能力水平驕人業績的充分肯定,的確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可是這種榮譽必須建立在有著實實在在地入主院士的本事上。若欺世盜名哪怕給予入主院士也是心虛腿軟,外行擋了內行的路,褻瀆了院士崇高稱謂,也搞壞了科學管理、科學研究秩序,使工程院變得不倫不類。 

  哪個名副其實的院士不是“為求一字穩,耐得三更寒”“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苦奮鬥而來的。不排除有些人做官前有過在科研單位、高等學府教學或做科研工作的經歷,但“入仕”後公務纏身,又有多少閒暇繼續從事先前的專業?如果有閒暇,那麼的確讓人存疑其主要精力放到哪了。至於商界巨人,整天為經濟利益殫精竭慮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從事與入主院士相當的工作?既然沒有這份清閒,那麼何來入選院士的真正成果?

  暫且撇開官商入選院士的話題,把眼光投入到更為廣闊的領域。這些年,不少多年不從教的行政人員卻很容易得到教授、高級講師的職稱;多年不搞科研的行政管理人員也很容易得到科技人員的高級職稱。擁有公共權力就意味著可以哪邊有利往哪邊靠,技術職稱有利就往技術職稱上套,行政職務加上技術職稱雙向得利。責、權、利不分的混亂已經到了何等程度!稍留神,人們便可以看到,官商資本作為金字招牌,佔據社會先機,使名利的天平出現傾斜,搞亂了在平等的條件下在同一起跑線上“賽馬”的社會準則。是到了遏制官商有形或無形資本無孔不入地滲透的時候了。 (阿祥52)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