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6經濟走勢分析 新農村建設如何破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1日 11:58 來源: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宋振遠、陳芳、董振國) 即將到來的2006年,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局之年。

  新農村建設如何破題?記者調查發現,人們最關心三個實際問題:新農村建設錢從哪來?投到哪去?怎樣才能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防止出現形式主義?

    錢往哪投?--農民有“三盼”和“三怕”

  在山東、河北等地採訪,談起新農村建設,一些基層幹部津津樂道村莊建設外觀的整齊劃一,有的大談推廣農居“樓房化”的種種好處。但記者在山東親眼目睹種糧農民一袋袋向沒有電梯的五層樓家中搬運糧食的窘況,農民對功能不配套的“樓房化”口出怨言,有的更直斥其為“面子工程”、“政績工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很顯然,推進新農村建設,問題的關鍵不是政府給農民什麼,而是農民需要什麼”,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會長陸學藝如是説。

  在京打工的河南農民劉義傑説,改革這些年,農民吃穿好了,但“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幾十年都沒有變。他過年回家,常聽到村民為“夏天開不動空調,冬天暖不了冷炕”煩悶。今年夏天在家,因為電力不足、線路老化,家裏剛買的空調開十分鐘就跳兩次閘,只好又拿出原來的風扇用。他苦笑著説:“沒轍,這些事一家一戶無法解決!”

  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折射出農民期盼的程度。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全國農業主灌區骨幹建築物的完好率不足40%,工程配套率不足70%,中低産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65%左右。

  硬設施的發展失衡,“軟設施”的比例同樣令人憂心。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農村中學生是城市中學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國家中學教育經費僅佔38%。

  蔣相忠是山東臨沂市硯臺嶺村支部書記,他對記者説:“搞新農村建設,農民有三盼,一盼收入增加,二盼環境改善,三盼民主管理。同時農民也有三怕,一怕斂錢,二怕強迫,三怕折騰。”

  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錢就應投到哪,必須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的自主性,這是新農村建設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曾受命帶領考察組考察韓國“新村運動”。他説,韓國新村運動是從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入手、先易後難逐步推進。開始政府向每個村免費提供335包水泥,讓各村自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驗收好的村加撥水泥和鋼筋,以示獎勤罰懶。“這值得我們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借鑒,以改進過去扶貧和支農政策的不足。”

  錢從哪來?--“輸血”和“造血”並重

  發改委産業研究所有關專家在江西、四川的25個村調查發現,當前開展“新農村”建設,按照一定標準要滿足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沼氣、用電、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扣除已經建成的投資項目,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為1700元至4900元,其中貧困地區和一般地區投資需求較大,城市近郊投資需求相對較低。

  經專家測算,僅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自來水、沼氣、道路硬化等,全國都搞起來,大概需要4萬億元。

  “新農村”建設的鉅額投資從哪來?政府財力是否能夠承受?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專家説,據國家統計局初步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將達到3萬億元左右。目前中央稅收和地方稅收加總,再加上預算外收入,可用財力規模佔GDP的比重近30%。應當説,這樣的財力具備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條件。

  最近兩年農民告別“皇糧國稅”,縣鄉財政出現800億元缺口。財政部負責人表示,減少的稅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財政承擔,20%左右由省級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擔。今年國債支農資金比例比2004年提高 2.4個百分點。此外,中央財政今年安排293億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農業科技進步、扶貧開發等;安排14億元支持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這顯示財政分配體制在發生重大變化。

  但這離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最近一些專家提議,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裏拿出一部分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將突破8萬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模2萬多億元,如果每年拿出10%就是2000多億元。按這一投入比例,15年就能投入3萬億元。

  權威人士認為,不能苛求中央財政包辦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地方財政同樣應負起責任。同時要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並適當引導農民自主投工投勞。這樣合力建設,數億農民才能過上“現代化生活”。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最近表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生産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建設重點之一。否則新農村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

  與此同時,通過規劃先行,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是當務之急。鄭新立説,現在我國水泥生産能力大,可採取由政府採購的辦法招標採購水泥,低價買來發給村民,以解決村巷“行路難”等問題。同時,現在農村還有6000多萬人飲用的是有害水,解決有害水質問題應是優先內容之一,並在此基礎上普及農村自來水建設。鋻於農村環境衛生、人畜分離、取暖等綜合需要,發展清潔能源也應是重點之一。目前我國沼氣建設規模還較小,可考慮財政投資加速推進。

    機制如何創新?--突破農村改革“深水區”

  近年來通過取消農業稅費,中國跳出了農民負擔越減越重的“黃宗羲定律”。但由於農資漲價等原因,農民增收難度依然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農村面臨突破“深水區”、再次改革的壓力。

  溫家寶總理在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表示,包括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在內的農村綜合改革,既涉及農村生産關係的調整,也涉及農村上層建築的變革,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解決當前農村面臨許多問題的關鍵。

  建設“新農村”的新戰略中,有一個明確的提法,即“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人們已形成共識:只有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層的組織建設,才能對接上國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

  一些專家認為,我們現在搞項目,大都是由中央給項目給錢,由基層政府配套和落實。這種組織方式主要依靠行政推動,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出現層層截留和挪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説,一些調查發現,有的政府支農項目最終到農民手裏,只剩下實際投資的五分之一左右。

  據鄭新立介紹,在韓國“新村運動”中,政府先確定若干項目,包括屋頂改造、道路硬化、建自來水管道等,由村民討論選擇最急需的項目,並選舉一個新村建設指導者。項目獲得縣級政府的批准後,政府再發水泥、鋼筋支持,直接給農民配套。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向農民普遍發放最長可達30年的長期低息貸款,政府有關支農資金通過農協等農民組織直接發放到戶。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我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一些民辦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是“苗頭性的東西”,必須重點扶持和規範。

  一些幹部和專家呼籲,各地以GDP論英雄、以招商引資論政績的領導幹部考核體系急需改革,以使基層縣鄉幹部真正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同時,農村綜合改革應重點突出兩大目標:一是建立農村公共財政體系;二是改革與完善鄉村治理結構,在鄉村建立起有效的、真正由農民群眾參與的制衡機制。這是“後農業稅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兩個基本點。

  陸學藝表示,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還必須跟進戶口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儘快解決城鄉分離的體制性矛盾。

  “十一五”期間是“新農村”建設破題的關鍵時期,規劃建議明確表示將“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人們期待,突破了一些體制和機制障礙的“十一五”,將使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變得更加“鮮活”。

責編:劉棣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