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李長春:宣傳要為十一五目標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央視國際 (2005年12月08日 23:10)

  李長春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科學發展觀 為實現“十一五”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李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7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講話中強調,宣傳思想戰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牢把握正確導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不斷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水平,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各項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李長春指出,十六大以來,宣傳思想戰線自覺與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一致,認真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堅持“三貼近”原則,在繼承中創新,在鞏固中提高,宣傳思想工作始終保持著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

  李長春全面分析了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強調,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鍵時期,也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這就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十一五”的宏偉目標,需要宣傳思想工作深入宣傳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營造良好的氛圍,發揮統一思想、擴大共識的作用,使“十一五”規劃的總體目標、指導方針和重大舉措深入人心,把中央的部署化為億萬人民的行動。

  李長春指出,明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一年。宣傳思想戰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以紮實的工作作風,認真做好明年的宣傳思想工作。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鞏固發展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各級幹部,努力營造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濃厚氛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大力宣傳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廣泛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動員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十一五”宏偉目標而奮鬥;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著眼于團結鼓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環境;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面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紮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大外宣格局建設,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充分展示我良好的國際形象;精心組織實施人才培養工程,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

  李長春指出,這幾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黨委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僅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搞得好,而且會使全局工作更加主動。面對“十一五”時期的新形勢新任務,各級黨委要更加自覺地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切實抓緊抓好,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各地區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體制,形成大宣傳格局。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使宣傳思想工作深深紮根于群眾的實踐之中,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加大創新力度,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對做好明年的宣傳思想工作進行了部署。他強調,深入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現代化建設事業邁出新步伐、開創新局面,迫切要求宣傳思想工作水平有一個新的提高,迫切要求宣傳文化事業自身有一個大的發展。做好明年工作,要立足服務大局,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氛圍;把握正確導向,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改進創新,不斷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影響力;加快事業發展,切實增強總體實力和競爭力;提高管理水平,推動宣傳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

  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出席會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以及各副省級城市的黨委宣傳部長,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中央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總政宣傳部、武警總部政治部和有關人民團體的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出席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和全國外宣辦主任會議的同志也參加了會議。(完)

責編:復蘇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