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7日 15:09 來源: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萬成才 拱振喜) 2005年,中國睦鄰外交再譜新篇。從年初到歲末,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了多個周邊國家,出席了一系列地區組織領導人會議,接待了眾多來訪的周邊國家領導人。這些高層交流和往來,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的深入發展,推動了區域合作的全面展開,為中國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親仁善鄰,是中國千年傳承的優良傳統。2005年,中國政府繼續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在同周邊展開的外交行動中,著力建立互信合作,著手解決分歧難點,不斷發展同周邊國家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在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周邊外交全方位展開
2005年,中國周邊外交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全面展開。
在北面,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兩國全面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努力使中俄邊界成為一條“和平的邊界、合作的邊界、友好的邊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5月出席了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慶典後,又于7月對俄羅斯進行了國事訪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聯合聲明闡明了中俄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共同主張,顯示出兩國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的堅定決心,對深化兩國在國際領域的戰略協作、促進國際形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05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得到鞏固、戰略合作得到提升的一年。中俄兩國外長6月互換了《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標誌著協定的正式生效,中俄邊界問題從此得到徹底解決。中俄今年啟動了戰略安全磋商機制,8月舉行了首次聯合軍事演習,提升了中俄軍事合作水平。中俄新型的國家關係有利於推動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有利於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在南面,中國的睦鄰外交促進了與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東盟國家構成中國周邊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東盟的共同利益很多,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發展對本地區的和平、發展與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月份,胡錦濤主席對文萊、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行了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05年亞非峰會和萬隆會議50週年紀念活動。訪問中,胡錦濤主席與文萊蘇丹博爾基亞一致同意繼續發展中文睦鄰友好合作關係,與印尼總統蘇西洛簽署了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與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確認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性合作關係,使中國與三國的傳統友好關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訪問期間,中國同三國共簽署了近30項合作協議。
5月份,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和馬來西亞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訪問加深了了解,增進了政治互信,推動了互利合作,促進了與四國關係的深入發展。
10月31日至11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對越南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中越兩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利益相關。訪問中,胡錦濤同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要確保如期實現最遲于2008年完成兩國陸地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並簽署新的邊界管理制度文件的目標,把兩國邊界建成和平友好和長期穩定的邊界;繼續認真落實北部灣劃界協定和漁業合作協定;共同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確保《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得到落實,共同促進海上共同開發和局勢穩定。這次訪問把中越兩國睦鄰友好和全面合作關係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在西面,胡錦濤主席于7月對哈薩克斯坦進行了國事訪問,與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簽署了《中哈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出席了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此次出訪取得了鞏固睦鄰友好、提升戰略合作和加強區域合作等方面的成果。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4月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裏蘭卡和印度進行了正式訪問,達到了增進信任、加深友誼、擴大合作、規劃未來的目的,中印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簽訂了《關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標誌著中印邊界談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東面,胡錦濤總書記于10月對朝鮮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中朝兩國領導人就發展雙邊關係和朝核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為兩國關係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共同重申將繼續推動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強調進一步促進經貿合作。胡錦濤總書記此次訪朝達到了鞏固中朝傳統友誼、加強相互信任、擴大互利合作的目的,對進一步鞏固中朝睦鄰友好、促進本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月,胡錦濤主席對韓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中韓兩國領導人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及地區問題達成重要共識,一致表示將共同努力,推動中韓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雙方將在經濟上擴大合作,爭取在2012年雙邊年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
在2005年的歲末之際,溫家寶總理將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中國-東盟、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東亞峰會。這是中國今年睦鄰外交的“收官”之筆。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將參加首屆東亞峰會,中方將與其他與會方就本地區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對話,使東亞峰會有助於推進本地區合作,有利於實現東亞各國以及本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共同發展。
區域合作取得重要進展
2005年,也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性國際組織進行區域合作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
這一年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7月20日,根據《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定》規定,中國和東盟正式開始對原産于對方的7000余種産品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中國與東盟降稅計劃的正式啟動,標誌著一個擁有17億人口、國內生産總值達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為1?23萬億美元的大市場的歷史性開局。
這一年中,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得到初次實踐。3月,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的三家石油公司在馬尼拉簽署《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這是落實中國與東盟《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重要舉措。協議的簽署將有助於南海問題的解決,為使南海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誼之海、合作之海邁出了難能可貴的一步。
目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呈現出機制化的特點。中國同周邊國家建立的、中國參與的地區性組織和合作機制,為穩定周邊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組織、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機制、亞太經合組織、東盟與中國合作機制、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不定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互訪,以及包括專業部長會議的各類執行機制和戰略對話機制等,是合作機制化的體現。
通過睦鄰外交,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合作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中國同周邊國家在加強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的同時,也在反恐、緝毒、打擊跨國犯罪、海上安全、衛生防疫、防災減災等領域進行合作。中國在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上同有關方面進行合作。2002年10月朝核問題再度激化之後,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採取積極、主動、負責任的態度,主持多輪朝核問題北京會談。今年9月結束的第四輪六方會談通過了共同聲明,為解決朝核問題確定了框架。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同意制訂落實第四輪會談共同聲明的具體方案、措施與步驟。中國為解決朝核問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賞。
2005年,中國的睦鄰外交不僅為本國的經濟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周邊環境,而且有效地促進了與周邊國家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與共贏,對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