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解讀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外交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2日 17:16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中國的和平發展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明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將會採取怎樣的國際戰略迎接挑戰,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本期《國際週刊》請一些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把握關鍵五年

  曲星(外交學院副院長):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形勢總體上和平、穩定、緩和,中國可以開展全方位友好的外交,為和平發展創造更好的國際條件和周邊環境。

  目前的大國關係以合作為主,但多極趨勢與單極企圖、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矛盾也在深化。國際政治多極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國際社會中多邊主義的呼聲在加大,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形成了有力的制約,給中國運籌大國關係、反對外來干涉、捍衛民族利益提供了可能。中國與各大國建立的各種夥伴關係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這些夥伴關係反過來又對國際形勢的總體緩和、穩定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另外,傳統安全因素與非傳統安全因素交織,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增加,驅使世界大國把相互的合作放在首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在加強,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分量在增加。

  “十一五”開局時刻,我認為中國外交要做到:維護一個機遇,創造四個環境,服務好一個事業。

  維護一個機遇,指的是維護好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十一五”的5年是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承上啟下的關鍵5年,我們有很多機遇,但也面臨很多挑戰,中國外交要處理好複雜的國際問題,特別是與中國根本利益和民族感情相關的重大問題。否則,我們的戰略機遇期就可能喪失,我們的國內穩定也可能被破壞。

  創造四個環境,即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要保持目前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大國關係,因為大國關係處理好了,中國與不同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也就有了很大的空間。

  創造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最首要的是要控制好周邊的熱點問題,我們最大的機遇在周邊,最大的挑戰也在周邊;最有希望的在周邊,最容易出問題的還是在周邊。要處理好一系列問題,包括積極推動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和平解決,推動印巴關係進一步緩和,促成南海石油的合作開發,抑制“台獨”勢力分裂祖國的圖謀,防止日本極右勢力破壞中日關係大局等等。

  創造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要求我們進一步鞏固與發展中國家關係的基礎,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找到一個與發展中國家能夠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關係模式,為政治領域的合作打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

  創造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就要向世界説明我國和平發展的根本需求。這要通過我們自己客觀理性的行動來展示。通過大力開展文化外交,建設我們的軟實力,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和睦和諧和平和美的深刻內涵,讓世界理解中國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中國與世界的溝通也就更為容易。這一切做好了,外交所服務的一個事業,即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有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謀求和諧格局

  劉江永(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未來5到10年,不同文明、多種發展模式的競爭與共存仍然是一個和諧世界的基礎,但美國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矛盾與衝突可能長期持續。多極化國際格局的基本形態將是大國之間“一超多強”結構與世界範圍“一極多元”結構同時並存。美國作為世界“一超”和日本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不會改變,而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將成為全球增長亮點,歐盟、東盟等區域集團作為多元化國際格局中的重要成員作用將增大,發展中國家只有通過區域聯合才能形成有影響的國際力量。南北矛盾、北北矛盾乃至南南矛盾將更加錯綜複雜,新軍事變革將引起新一輪大國科技強軍浪潮……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中,中國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外交作為21世紀中國和平發展國家戰略的子系統,其中長期目標應該是以和平謀發展,以合作促安全,以行動增互信。在全球範圍,努力把推動世界多極化與爭取建立和諧世界統一起來,謀求建立多極和諧、多元共存的國際新格局。新時期,中國外交在經濟外交、文化外交、科技外交、軍事外交等方面既要有所創新又要保持協調,不斷增強應對危機管理的能力。

  “十一五”期間,中國外交應繼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為完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服務;為提高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服務;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服務。

  為營造更好的國際環境,中國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美關係;增強和提升中俄關係;推進和拓展中歐關係;改善和穩定中日關係;維護和增進中印、中巴關係;深化和強化同東盟、朝鮮半島的關係;密切和經營同澳新的關係;加強和擴大同非洲及拉美的關係。繼續通過“六方會談”爭取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和實現無核化;完善上海合作組織的建設;以“10+1”、“10+3”機制為核心促進東亞區域合作;積極參與東盟地區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和亞歐會議等,為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堅持多邊外交與發展外交戰略

  楚樹龍(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近年來,令世人矚目的中國外交新現象是中國在地區和國際各個層面上的多邊外交活動。中國領導人參加眾多的多邊會議和活動,中國政府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國際軍控、防擴散、反恐、應對非傳統安全、打擊跨國犯罪問題等方面的多邊活動。

  在東北亞,中國通過舉辦六方會談,促進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和平解決。在東南亞,中國積極發展與東盟的政治、經濟和安全關係,通過“10+1”、“10+3”等倡導經濟和安全多邊合作。中國還積極參與和促進東亞峰會(EAS)的舉行,維護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在中亞,中國通過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與中亞及俄羅斯的安全與經濟合作,並吸收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為觀察員國,使合作向南亞、西亞擴展。

  在國際多邊舞臺上,中國也越來越活躍。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提出鮮明的立場主張,堅決維護聯合國的地位、作用與團結。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目前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與一些國家不同,中國在多邊合作中沒有獨霸或“主導”、“領導”地區或世界的意圖和目標。中國的強大使中國能夠在地區和世界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的文化、歷史、對世界發展的看法及戰略也決定中國不會試圖“領導”、“主導”、“稱霸”亞洲和世界,中國已經並將繼續與其他國家一起,通過各種多邊形式,發揮“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作用。多邊之路將是中國在地區和國際安全事務上發揮作用和影響、為世界和平穩定作出貢獻的道路。

  發展外交,是指中國外交越來越注重發展問題,宗旨由過去長期堅持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轉向“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由關注和平、安全問題擴大到同時注重發展問題。中國主張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更多地關注發展問題,積極參加聯合國發展會議,努力落實“千年首腦會議”確定的發展目標;中國越來越積極地發展對外經貿合作,積極推動建立自由貿易區等措施;越來越多地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各種發展援助,減免債務,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等國際和地區發展項目。可以預計,隨著中國實力和能力的增加,中國必將為亞洲及世界的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中美關係破浪前行

  袁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與時俱進,逐漸形成了非常確定的對內對外戰略思路、原則、方針。中國對美政策的基本原則也是明確的,那就是始終堅持將中美關係置於“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終堅持“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基本立場、始終把握“堅持原則、不失靈活”的政策方針等。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在美蘇兩極對抗的變局中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使中美關係邁向正常化;第二代領導集體面對國際國內雙重壓力,在堅持中國發展方向不動搖的前提下穩住了中美關係;第三代領導集體把握大局,擺脫干擾,使中美關係贏得了新發展。當前,新一代領導集體在新的戰略思想指導下,中美關係必將繼續沿著“螺旋式上升”的大趨勢,破浪前行。

  不過,中美關係仍未擺脫起伏不定的狀態、仍未完全突破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干擾,在各種機制性交流渠道全面搭建的同時,雙邊軍事互信卻處於低潮;經貿關係營的發展與戰略關係的發展還不同步;等等。因此,中美關係需要在政治合作提供平臺、經濟合作奠定基礎、反恐合作開創契機的基礎上,鞏固既有機制,穩定既有合作,擴展新的合作空間。

  

中俄深化夥伴關係

  王海運(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俄羅斯作為中國的鄰國,對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俄兩國都致力於世界的多極化,都以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為今後幾十年的根本任務,都迫切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與周邊環境和一個公正合理民主的國際秩序。當前,兩國間邊界問題已經徹底解決,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已經簽訂,多種合作機制的建立等為兩國戰略協作的深化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可以預料,未來的二三十年中,只要國際戰略格局不發生根本變化,只要中俄雙方不出現重大戰略判斷和戰略決策失誤,建立在廣泛共同戰略利益基礎之上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就有望持續發展。

  在對俄發展關係中,我們的外交理念應該是平等互利,有取有予。兩國要進行廣泛的戰略協作,在重大問題,包括軍事問題上協調一致。要努力營造有利於兩國關係深化的輿論氛圍,打好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要大力開展民間外交、學術交流,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使中俄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中歐坦誠合作

  沈驥如(中國歐洲學會理事):中國與歐盟建交已經歷了30個春秋。雙方的關係不斷升級,2003年,雙方決定將全面夥伴關係升級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今年9月5日,胡錦濤主席在會見來華出席第八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時指出,中國和歐盟是當今國際舞臺上兩支重要力量。他表示,中方高度重視中歐關係,希望雙方增強互信、把握大局,擴大共識、深化合作,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上新臺階。

  中、歐都處於歷史的轉折時期。法、荷全民公決否決了歐盟憲法草案表明,擴大了的歐盟需要調整各方利益,建設一個和諧的歐盟。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各階層人民同舟共濟。中歐各自為實現內部社會和諧的努力,都需要和諧世界的外部條件。實現內部社會和諧與構建和諧世界是中、歐兩個古老文明實現各自歷史復興的內在需要。中歐在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極化方面有許多共同語言,都主張摒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承認和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主張在世界各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國際關係,這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由中、歐雙方共同的歷史理念所決定的政治共識。中、歐坦誠合作不但有利於我們雙方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構建一個和平、合作、和諧的世界。

  

鞏固與發展中國家關係

  劉寶萊(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發展中國家是國際上一支重要力量,影響越來越大。這些國家堅持多邊主義,強調政治解決國際爭端,主張發揮聯合國作用,支持聯合國改革。發展中國家普遍重視同我發展關係,雙方政治上共同語言比較多,經濟上互補性強,安全上有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與發展中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利於中國維護和延長中國的戰略機遇期。

  在與發展中國家發展關係時,我們應該重在務實高效,堅持平等待人。在經貿合作方面,應該注重減少貿易摩擦,重點開拓互利雙贏的合作領域。要鼓勵中國企業向發展中國家投資,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培訓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中非、中阿論壇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性組織的作用,加強與南非、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的友好往來與合作。另外,也要廣泛開展民間外交,進行多層次多領域的交往,加強雙方的交流與溝通。

  

中拉關係實現共贏

  江時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與拉美雖然遠隔重洋,但中拉關係非常重要。中國和拉美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在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和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中有較多的共同語言和許多相同的立場。在許多領域,拉美能夠與我們站在一起,為捍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中國的利益相互支持。另外,拉美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和拉美可以在這一領域展開闔作。同時,拉美是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場所之一。就經濟總量而言,拉美領先於其他發展中地區。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拉美市場不容忽視。

  中拉關係的發展是有利於推動南南合作,有利於拉美的發展,是一種“雙贏”關係。主要體現在:1.中國需要進口大量初級産品,而國際市場上多種初級産品的價格呈上升趨勢,這使出口大量初級産品的拉美國家受益匪淺;2.中國在一些拉美國家的生産部門進行了投資,對於缺乏資金的拉美國家來説,這無疑是有利於拉美經濟發展;3.中國能夠促進拉美國家的貿易多元化,到2010年,中拉貿易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4.許多拉美國家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中國在許多領域可以向拉美國家提供先進技術;5.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世界各地旅遊,中國將促進拉美旅遊業發展。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02日 第七版)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