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望新聞週刊》文章:環保新政直擊病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8日 15:44 來源: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望新聞週刊消息:11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未來5年和15年中國環境保護的目標:到2010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0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為此配套的措施綱舉目張,其中關於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的考核內容,以及完善有關經濟政策方面的表述引人矚目。眾所週知,導致嚴重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一些政府部門對短期利益的追逐難以被遏制,這種衝動又與經濟政策的失當結成穩定結構,很難通過政治動員化解。從這一層面觀察,此次國務院的環保新政可謂直擊病灶。

  制度安排不當誘導政府行為失范,是中國環保工作長期面對的難題。在現行財政體制下,上下級政府之間的財權與事權倒挂。分稅制強化了中央財權,省級、市級政府又層層分稅,強化各自的財權,而極不對稱的支出重擔卻落在了基層。地方財政收入缺乏合理來源,省級以下政府靠營業實現大宗收入,在事權重壓之下,各地紛紛以做大經濟規模為取向,以高強度開發向土地向資源要效益,如此“竭澤而漁”,環境和資源的破壞便在所難免。

  面對這樣的情形,《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建立健全有利於環保的價格、稅收、信貸、貿易、土地和政府採購等政策體系。國家將適時開徵物業稅(即不動産稅)的消息同時傳出。從國際經驗看,這些深層次的制度改革,可望為破解累積已久的制度弊端創造契機。僅以不動産稅為例,在市場經濟國家,正是由於地方財政收入以其為主體,不以營業稅為主,政府行為才得以規範,才紛紛以保護和改善環境、增進不動産的安全與升值為施政目標,環境友好與經濟增長才得以和諧相長。

  經濟政策的調整並不意味著地方政府要放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政府職能必須真正轉變,確保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目前中國單位能耗遠高於發達國家,甚至高於不少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荒漠化年吞相當於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全國平均每年消失20個天然湖泊。嚴峻的現實已向我們提出,必須儘快祛除舊體制的頑疾。(文/王 軍)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