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8日 18:25 來源:
新華社長沙11月18日電 (記者侯嚴峰 陳澎)“十一五”規劃建議關鍵詞之一的循環經濟,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但也有人認為,循環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要求高,缺少資源的地方搞不了。果真如此嗎?湖南省永興縣的實踐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偏居湘南一隅的永興縣實在不太起眼,境內別説礦産,就連“地産”也只有一種蜜橘可以誇耀於人。就是這樣一個沒有礦産資源的縣,去年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銀都”牌匾挂到了自家白銀博物館的墻上,白銀産量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強,冶煉業實現産值45億元。永興縣的實踐給我們的一個啟示是:只要立足本地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即使資源匱缺的縣域,也能使經濟社會體系活靈活現地“循環”起來。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的認識日益統一。一些地方一面抱怨“經濟沒搞好”,一面仍在指望通過無限度地“開發”資源來提升經濟總量,原因就在於發展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
永興縣雖説有金銀冶煉的“祖傳”技術,但300多年來不僅沒有形成産業規模,還造成資源浪費和嚴重污染。這幾年縣裏循環經濟搞得有聲有色,就是徹底轉變了經濟增長觀念,把握住了廢物利用、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這些關鍵環節。譬如,縣裏一家企業把本來污染大氣的工業煙塵當成了寶貝,去年從煙塵中回收稀有貴重金屬就獲利100多萬元,並由此培育出了一支規模不小的煙塵回收隊伍。
發展循環經濟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和調控。永興縣大小冶煉戶最多時有5000多戶,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企業減少到103個,集中到5個工業園區內。“綠色環保,資源節約,規模産業,聚集財源,這就是我們發展循環經濟得到的回報”。縣委書記楊文説,“我們能夠做到,其他地方也能夠做到。循環經濟離我們並不遙遠。”(完)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