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光明日報]農業健康發展需要勞動力的合理轉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8日 06:35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目標,即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然而,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一定素質的建設主力軍,目前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探討如何留住必要的青壯年勞動力,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河南週口市國土局今年6月一項調查發現,目前該市“空心村”面積達32萬畝,相當於十個鄉鎮的耕地面積(“空心村”是指農民在市區買房或在村鎮周圍建新房,使原有農房被閒置廢棄形成的外實內空的村莊),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全方位考察勞動力轉移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努力消除其負面影響,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大體表現在如下方面:首先,農村勞動力轉移以農業素質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為主,留在農村的從業人員出現了以老人、兒童、婦女為主的人口結構,導致農業發展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需求缺乏,農業勞動生産率低下,阻礙了農業産業化和農業科技推廣。其次,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後,會降低其佔用的農業資源的利用率。我國人均耕地僅1.5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對農業資源利用率要求較高。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導致了種田質量下降,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拋荒現象。雖然這一現象隨著農村稅費減免得以明顯緩解,但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仍然偏低。再次,大量勞動力外出以後,農田水利建設、防汛抗災、植樹造林、修建校舍、修築公路等公用事業很難完成,不利於農業基礎設施的維護與建設,直接阻礙了農業的發展。最後,農村勞動力的持續轉移,在農村經濟沒有顯著發展和農民收入沒有明顯提高的狀態下,對其他在業農民務農信心會産生不利影響,對農村下一代安心從事農業勞動具有潛在危害。

  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過程不應以犧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代價。要保持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就要求我們對上述勞動力轉移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努力消除負面影響,使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安心務農,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強化服務意識,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勞動力在農業內部的轉移。管理工作跟不上、服務不到位,這是農村勞動力轉移負效應産生和放大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簡單化、片面化,農民外出帶有明顯的盲目性,對此應加強宏觀引導,促使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除引導外出打工等外部轉移外,還要注意隨著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變,對農産品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通過調整農村産業結構,向農業生産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既能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又能使農業內部各産業之間健康持續發展。

  二、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加強“一産”方面的培訓。素質較高勞動力的不足是農業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當前應從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在對農民進行技術、技能培訓中,不僅進行二、三産業方面的就業技能培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更要加強“種養”等“一産”方面先進技術的培訓,為農業發展服務;今後相當數量的農民仍要靠種養業增加收入,加強種養業技術的培訓對他們更現實、更實用。培訓要注意有效性,讓農民真正看到培訓帶來的收益。同時制定更加傾斜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保障農業發展的優質勞動力資源。

  三、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穩定農業發展所必需的人才。有關數據表明,最近三年,家庭經濟條件下的農業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産出已經是負值。為在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保持農業的穩定增長,就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提高農業生産效率,減輕農民負擔,為農民投資農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提高農業從業的吸引力,留住農業發展所必需的素質較高的勞動力。東部地區“民工荒”的出現也表明,只要農業比較效益提升,高素質勞動力能在農村找到致富途徑,農民務農積極性就會提高,農村就會留住人才。

  四、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中規範農村城鎮化進程,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目前我國城市就業壓力較大,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就地吸收農村勞動力無疑是一個較佳的選擇。小城鎮具有接受城市輻射、增強農村聚集、承載農村工業和市場化的功能,它加速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周圍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小城鎮的建設需要有較高的規劃能力,我國很多地區在建設新城鎮、新農村的過程中,投資效益低下,土地浪費嚴重。例如,2004年全國村莊人均用地高達218平方米,相當於我國人均耕地的1/4。因此,提高規劃能力、規範農村城鎮化進程對緩解土地資源緊缺的困境,促進農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加快土地流轉體系建設。在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過程中,出於缺少未來生活的保障和對流動過程中不可預見性風險的考慮,外出的農民既不願放棄土地承包權,又不願或不能耕種土地。這直接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土地流轉的實質是土地使用的效益問題,在這方面,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要分離。要堅持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農民可以以轉讓土地經營權的形式入股,形成土地的規模經營,既增加收入,又促進土地的合理開發和使用,從而有利於農業發展。在市場的作用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是必然趨勢,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問題,對此應加強引導,以保證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才會有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繁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才會有堅實的農村基礎。(郝愛民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