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4日 15:2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隨著我國人均收入進入1000美元,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正在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一方面,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水平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的獨立性、多樣性、選擇性和參與感明顯上升,要求社會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取向改革深化和某些改革相對滯後,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擴大,部分社會群體就業難度增加,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人民內部矛盾有了新的表現。
《建議》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矛盾的新特點,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著手,特別是從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問題入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這是長期目標和近期任務的有機結合,是理想與前進路徑的高度統一。
擴大就業是“十一五”期間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這期間的就業形勢仍然嚴峻,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和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壓力繼續存在,勞動力市場供求將發生結構性的新變化。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必須清醒看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總體上呈擴大趨勢,收入分配秩序混亂的現象在某些方面嚴重存在,農村和城鎮低收入者人數都有所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更加注重規範和完善分配秩序,努力緩解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社會保障是保持社會穩定和實現社會和諧的“托底”機制。如果廣大人民群眾可以享有可靠的社會保障,就可以安居樂業,正常流動,就可以形成合理的消費和儲蓄預期,不必為未來的生活擔憂,也不必因一時失去工作崗位而産生過激行為。
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建議》要求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服務能力,要通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頓藥品生産和流通秩序,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
除了上述幾個重要領域外,《建議》還對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等重要問題作出部署。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