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焦點訪談]>>
| |
|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11月2日播出):優秀共産黨員、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法庭的審判員金桂蘭,十五年來兢兢業業幫助農民解決法律糾紛,在基層崗位上保持著一名共産黨員的先進性。
雖然金桂蘭受理的大多是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案子,可她從來沒有怠慢過。她總是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儘量化解矛盾。十幾年來,她共審理了1050起案件,90%都以調解方式結案。為此她付出了不少精力。據統計,她走遍了東京城法庭管轄的155個村屯,到當事人家中做調解工作多達1000次,累計行程5000多公里。
| |
| |
長期的工作操勞和生活不規律,使她積勞成疾,患上了乳腺癌、膽結石等多種疾病,曾先後做過七次手術。但她始終堅持工作,不曾耽誤過辦案。去年她審理了120起案件,平均每三天辦一起案件。繁重的工作讓金桂蘭與家人聚少離多。八年來,金桂蘭一直吃住在法庭。組織上幾次要把她調到牡丹江市內的法院工作,可都被她謝絕了。
金桂蘭為人十分清廉。她家境不是很好,丈夫也患病在身,需要錢,可是她卻多次拒絕了別人送來的錢物,帶著對生活的熱愛,無怨無悔地奮鬥在第一線。
雖然金桂蘭沒有審理過什麼大案要案,但她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職守,妥善協調群眾利益,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默默奉獻。這就是金桂蘭,一位普通共産黨員、從她身上體現出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先進性。
>>>詳細內容
主持人 方靜:
一個女人被確診為乳腺癌,心情的沮喪和難過可想而知。幾年前,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法庭女法官金桂蘭就經歷了這樣的心理掙扎。在做完第二次手術後,她問醫生我還能活多久,醫生知道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就跟她交了實底,三五年吧。沒人的時候,金桂蘭哭了,畢竟自己剛剛四十歲出頭。但是這個堅強的女人沒有放任自己的沮喪,而是拼命與病魔賽跑,要在有限的時光裏為父老鄉親們多辦些案子。為了這個願望,您看,她把法庭都設到了農民的炕頭上了。
解説:
10月19號上午,黑龍江省寧安市東京城鎮中馬河村村民宋慶友家中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寧安市法院東京城法庭的法官,他們要在這裡開庭審理一起民事糾紛案。
書記員:
報告審判員,庭前準備工作就緒,請審判員開庭。
審判員:
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法庭。
解説:
審理此案的是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法庭審判員金桂蘭,她今年48歲,共産黨員,朝鮮族。在農民家的炕頭上審案子,對不少人來説都是件新鮮事,可在金桂蘭15年東京城法庭的工作經歷中,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記者:
今天為什麼到這個地方來開庭?
金桂蘭 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法庭審判員:
我覺得在現場開庭,我覺得能有利於查清案件事實,對審理這個案件比較有利。另外,原告身上有傷,坐在炕上來處理這個案件,也考慮到原告的身體狀況。
解説:
原來是為了當事人著想,在這裡設立了臨時法庭。這起案件的原告是渤海鎮上屯村村的村民孟慶林,據他講,他是在給被告也就是這家的主人宋慶友修房子的時候,從高處摔了下來,導致一根肋骨骨折,為了賠償問題,告上了法庭。孟慶林就是在修這個房子的時候出的事,金桂蘭還和雙方當事人、證人一起來到現場進行調查,從現場又回到炕頭重新開庭。兩個小時過去了,雙方始終爭執不下,審理此案的金桂蘭一直耐心地對當事雙方進行著調解。
金桂蘭:
雙方當事人能夠正確看待這件事,不能情緒太激動了,對處理這個問題也沒什麼(好處),最後也達不到解決矛盾這個效果。我希望這個案件能調解,能商量解決,儘量別傷了你們之間的和氣。
解説:
這次開庭雖然沒有最終結果,但雙方當事人對審判員的良苦用心都表示感謝。
孟慶林 渤海鎮上屯村村民:
金法官為這事奔波費心,首先表示感謝。
劉樹全 東京城鎮中馬河村村民:
我們坐在炕頭上,走到家來了,我們老百姓感到高興。
記者:
金庭長所在的東京城法庭,可以説是一個最基層的法庭,這個法庭就設在寧安市的一個鎮裏面。從這面墻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法庭非常小,總共只有四名工作人員。他們下轄四個鄉鎮,十幾萬人口,主要的都是農民,他們受理的案件也主要是一些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家長裏短的一些小案子。
解説:
常年在農村基層法庭工作,受理著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案子,可金桂蘭從來沒有怠慢過,她總是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儘量地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記者注意到,這十幾年來,金桂蘭共審理了1050起案件,90%都是以調解的方式結案的。調解可以節省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節省人力、財力,也可以為法院節省訴訟資源,然而要使針鋒相對的當事人達成調解並不容易,往往要比直接判決費勁得多。
金桂蘭:
我們接觸的案件大多是家長裏短的案件,有的是標的額很小的案件。這些案件看似平凡、瑣碎,但與群眾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如果判了,可以省時、省力,但是雙方當事人的矛盾也就化解不開了,很可能就此結仇,也不利於一方的和諧和穩定。
解説:
然而調解並不容易,由於當事人大多是農民,他們下地幹活,一走就是一天,找他們送達法律文書、舉證、進行調解,就得趕在他們早上沒有離開家,或者晚上下地回來以後,所以金桂蘭往往是天不亮就起床去找當事人,半夜三更還要走村串戶。今年6月份,在審理一起案件時,為了找到被告潘進傑為雙方進行調解,金桂蘭利用晚上的時間到被告家裏去了十幾次,而原告、被告還産生了誤會。
潘春文 被告潘進傑的父親:
她來次數越多,我的想法越重,肯定我得想是不是對方給她什麼好處,她來得這麼勤。
李幫花 原告李英偉的妻子:
給她打電話,問她為什麼不給我們調解,法院意思就説老找不著人,我們就尋思她糊弄我們了。
解説:
後來當事雙方得知真相後非常感動,經過金桂蘭的調解,被告當庭給付了賠償款。據統計,十幾年間東京城法庭管轄的155個村屯都被金桂蘭走遍了。在法庭,在當事人面前,她是代表了法律尊嚴的法官,可誰又知道,她是忍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病痛的。長期的工作操勞和生活不規律,使她積勞成疾,患上了乳腺癌、膽結石、胃炎、風濕等多種疾病,先後進行過七次手術。1998年,就在醫院第一次為她切除腫瘤的當天下午,她就跟大夫請假,要陪一個當事人到法院做鑒定。
李永春 金桂蘭的丈夫:
她手術做完,已經精疲力盡了,疼得也受不了,當時我確實也不讓她去。
金桂蘭:
因為當事人從鄉下來到市裏,也需要坐好幾個小時的車,到市裏人生地不熟,如果等不到我,他一定很著急。
解説:
怕當事人著急,金桂蘭堅持要去,愛人只好攙著她一同去。乳腺癌手術後,金桂蘭的右臂就一直腫脹得比左臂粗一倍,同時,她還忍受著多種疾病的折磨。
王樹正 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法庭審判員:
膽結石手術以後,傷口始終沒有癒合,經常淌膿,膿血浸透了衣服,把衣服都濕透了。我説金桂蘭你不要命了,你就這樣,你還工作什麼呀。哎呀,她説沒事,她很不在意地跟我説,沒事,我把膿血擠出來就沒事了。
解説:
就這樣,幾年來金桂蘭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出現在法庭上。去年,她審理了120起案件,平均每三天辦一起案件。金桂蘭十幾年來一直在東京城法庭工作,她的家1997年隨著愛人單位搬到了80公里外的牡丹江市內,8年來,金桂蘭一直吃住在法庭,十天半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組織上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幾次要把她從條件差的東京城法庭調到牡丹江市內的法院工作,可是都被她謝絕了。
記者:
您對這個理解嗎?
李永春:
原來是有意見,現在她上班我們就高興。沒事我就勸她,你説,你看看你一到家,就這兒疼,我説我也不得勁,能不能上單位待著,我説你到了單位,什麼都有了,治你百病,也是你的靈丹妙藥,只要是你和當事人在一起,這病也就好得多了。
解説:
在金桂蘭家中,記者看到她的家非常普通,電視機還是一台21英寸的國産老式彩電。由於多次手術欠了不少外債,然而厄運似乎盯上了這個不幸的家庭,2003年,她的丈夫李永春也查出了膀胱癌。説實話,這個家非常缺錢,但是不屬於自己的錢,金桂蘭從來不要。東京城鎮地方不大,金桂蘭在這裡土生土長,時間一長,見面都有幾分熟。涉及到案子,有的時候自己的親戚、多年的好朋友找上門來,可金桂蘭這樣的錢一律不收,這樣的面子一律不給。
金桂蘭:
有的官司一上門,兩邊都找人。他們的這種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咱不能收人家的錢,如果拿人家的錢,心裏的公正就沒了。
解説:
在一些人眼裏,金桂蘭似乎不近人情,可是在不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眼裏,她卻是個大好人、熱心腸。來打官司的人訴訟費交不上了,中午沒錢吃飯,她就把人家領到飯店吃頓飽飯;家在外地的當事人沒錢買車票,她也慷慨解囊。一個把人民裝在心中的人,人民也會把她挂在心間。在東京城法庭採訪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位大媽,她聽説野生的黑木耳可以治療癌症,她專門到山裏採來,要送給金桂蘭。
顧彩曼 沙蘭鎮木其村村民:
她這人太好了,在百姓當中最理解百姓的心,百姓離不了她,缺少不了她。
記者:
在採訪中,記者一直有一個疑問,金桂蘭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錢嗎?雖然她的家庭拮據,可是她從不收當事人的錢物,並且自己掏腰包,幫助那些素不相識的人。是為了權嗎?她在一個基層法庭做了一個普通的審判員,做了十幾年,幾次放棄了提升的機會。那是為了圖舒適嗎?她始終堅持在一線,堅持在田間地頭,幾次謝絕了調回市裏同家人團聚的機會。那她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金桂蘭:
其實這個問題我還沒想過,我也不想圖什麼,也不是想圖什麼,我只是受黨培養教育這麼多年,我作為一個人、一個法官,我覺得我就應該這麼做,我是在盡我的職責。
解説:
儘管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但壓抑不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金桂蘭告訴我們,她最大的遺憾就是對家人、對兒子的虧欠,所以她非常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時刻。
屏幕顯示:
幾年來,金桂蘭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女法官”、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黑龍江省“人民滿意的好法官”等40多個榮譽稱號。
主持人: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不斷被金桂蘭現象困惑。經濟拮據,卻從不以案謀私;堅守基層,多次放棄升遷的機會;疾病纏身,卻熱愛生活,總在熱心地幫助他人。採訪結束離開後,金桂蘭腫著胳膊還伏案工作的畫面總是浮現在眼前。記者終於解開了困惑,也相信,這樣一個好人、好法官早已深深地定格在百姓的心中。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