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神六前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4日 19:54 來源:CCTV.com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進入[焦點訪談]>>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

  今天,神舟六號飛船首次軌道維持獲得圓滿成功,各項實驗進展順利。採訪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吳燕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軍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過的艱辛歷程。

  據了解,1968年中國科學家就開始了載人航天技術的探索,但直到1992年,我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能夠支撐發展載人航天的時候,載人航天工程才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爭八保九”的目標,即爭取1998年、力保1999年實現載人工程第一次無人試驗飛行。

  研究設計人員經過七年的摸索和攻關,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21個小時後順利返回,自此,翻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頁。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科研人員克服種種難關,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飛船相繼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浩瀚太空終於迎來第一位中國訪客。神舟五號載著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遨遊21小時後成功返回地面,圓了億萬華夏兒女的飛天夢。

  神舟六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們在探索太空的旅程中又邁出了扎紮實實的一步。未來,我們還要建立小型空間站,進行空間飛行器間的對接、分離,實施探月計劃,神秘的太空和奔月夢想都將不再遙遠。

  神六前傳

  記者:

  觀眾朋友,我現在在北京的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我身後的這個大屏幕上佈滿了神舟六號飛船的飛行軌跡。那麼,神舟六號每飛行一圈在這裡都會留下軌跡,現在我們看到閃動的亮點就是神舟六號飛船飛行的位置。

  現在是下午的16點12分,我們可以看到神舟六號飛船已經飛了37圈。我們在大屏幕上能夠看到航天員正在看《飛行手冊》。

  解説:

  您現在看到的是費俊龍和聶海勝今天上午在神六飛經祖國上空時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當我們面對神舟六號發回的圖像的時候都會感覺到異常親切,而在我們中國人的眼中,太空因神六而更加美麗。從仰望到回望,神舟六號是怎麼樣一步一步走來的呢?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從1992年開始到現在經歷了13年的磨礪,每次神舟飛船的發射都讓中國人激動不已。讓我們再細細地回顧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走過的歷程。

  解説:

  這是我國第一次發射無人試驗飛船,這次成功發射是我們探索太空走出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卻足足讓中國的航天人等了31年。

  1968年1月,中國科學家就滿懷希望開始了載人航天技術的探索,當時有關部門為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然後由於種種原因“曙光”號飛船卻最終塵封在科學家的草圖和設想中。然而,當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的時候,人類的載人航天史卻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1961年,世界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一號把前蘇聯人加加林送上太空。

  1969年,“阿波羅”號飛船載著美國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月球上從此留下了人類的足跡。

  1971年,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空間站,前蘇聯“禮炮一號”開始運行。

  1981年,世界上首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在美國成功發射,空間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經濟總量和技術能力大大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終於能夠支持發展載人航天。1992年,黨中央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終於正式立項了。24年的等待讓中國航天人分秒必爭,並確立了“爭八保九”的目標,即爭取1998年,力保1999年實現載人工程的第一次無人試驗飛行。

  柯受全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當時我們覺得,我們很少有人能夠有信心覺得航天中心能夠在那麼短時間建起來,走在飛船的前面,正好趕上它,讓它能夠在那兒做完試驗以後,能夠爭八保九,1999年年底能夠發射,不是很多人都有信心的。

  解説: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在研製初期,用四面楚歌來形容中國航天人的處境一點也不為過,無論火箭還是飛船的研製都是舉步維艱。

  吳燕生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

  當時幹的時候確實很苦,幾個人坐在一起覺得非常疲憊。問題討論完,討論了一晚上沒有明確結論,説回到家咱們再琢磨,第二天一到那兒幾個人愁眉苦臉的,眼對眼看著還沒有招法兒。

  解説:

  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上,科研人員經過艱苦的探索和攻關。歷經7年,終於迎來了第一次出征的時刻。1999年11月20日淩晨,裝載著神舟一號的“長征2F”火箭已經矗立在酒泉發射場上。

  王永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我們這是第一次試驗,那也有兩種可能性。但是現在是全力以赴爭取第一種可能性,就是成功。

  科研人員:

  三、二、一!

  點火!起飛!

  解説:

  神舟一號一飛沖天!讓那些只能在壁畫中留下理想的祖先們,終於聽到了後世子孫的第一次飛天的震響。在太空中飛行了21個小時後,神舟一號順利返回,降落在內蒙古的預定回收區。自此,翻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頁。一年後,2001年1月10日,同樣是在神舟一號起飛的那片土地上,神舟二號發射成功。然而,中國航天人更願意把神舟一號和二號飛行試驗的成功看作是中國人在邁向太空長征中的一小步。

  回望世界航天史,人類在衝出地球探索太空的活動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同時也承載著難以預料的風險。

  俄羅斯載人飛船工程一共進行了9次無人飛船試驗,其中5次成功,4次失敗。美國一共發射了8艘無人飛船,其中5次成功,3次失敗。國內外幾十年的航天經驗告訴中國的航天人,登天之路並不是撒滿陽光的平坦大道。

  袁家軍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神舟一號,我們的試驗飛船,它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那麼從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計劃也就三次無人飛船的發射,如果其中出現致命的故障,也就意味著我們神舟五號就不能載人了。

  解説:

  2002年3月25日,承載著大量試驗任務的神舟三號直衝雲霄,發射圓滿成功。然而,這次發射的時間和原定的時間卻推後了數月,原因就來自於一個小小的插座。

  2001年8月的一天,神舟三號的發射準備進入了關鍵時刻,卻突然被叫停。原來,當測試人員正在監測飛船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專用插座信號不通,如果只是一個插座出現問題倒也不難解決,問題是這樣的插座在飛船上一共有幾十隻,質量無法保證,後果將難以想象。飛船總指揮、總設計師研究決定,更換所有不合格插座,全體參試人員撤離發射現場,發射時間待定。

  三個月後,一批經過重新設計生産的神舟三號專用插座運抵發射場,保證了神舟三號順利升空。隨後,神舟四號的發射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張建啟 神舟四號發射場總指揮:

  因為神舟四號地位很重要,它是作為一個上人之前的無人飛船,它的狀態和上人完全一樣。如果神舟四號失敗了,我們整個的載人航天不知道要推遲多長時間。

  解説:

  當時地面溫度接近零下30度,對於蓄勢待發的神舟四號來説是巨大的威脅,而這次神舟四號主要承載的任務也是攻克低溫發射這個難關。

  1986年,美國“挑戰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後燃燒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其中直接原因就是一個橡膠密封圈因為零下2度的低溫天氣而失效。同樣是在這一年的冬天,法國“阿裏亞娜”火箭在發射升空3分鐘後,突然爆炸成一團火球,墜入大洋。

  我國科研人員經過9個月的艱苦攻關,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條件下發射神四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而在距離發射時間還有最後30分鐘的時候,氣溫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劉汗濤 發射場氣象室主任:

  這個在氣象上面,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理由。但是實況顯示,氣溫急劇回升,這個曲線還很陡,就相當於一個斜坡直線就上去了。

  解説:

  2002年12月30日0點40分,神舟四號終於在一片冰天雪地裏啟程了。

  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在圍繞地球旅行108圈後,順利返航。我國成為世界上在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具有這項能力的國家。

  科研人員: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點火!

  解説:

  2003年10月15日,浩瀚的太空迎來了第一位來自中國的訪客。儘管整個太空的遨遊只有21小時,但是繞地球14圈,約60萬公里的航程,已經圓了億萬華夏兒女的飛天夢。

  演播室主持人:

  神舟六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們在探索太空的旅程中又邁出了新的一步,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期待,未來我們還要在太空建立小型空間站進行空間飛行器間的對接分離,實施“嫦娥工程”探月計劃,神秘的太空和奔月的夢想都將不再遙遠,它們將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再見。

責編:陶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