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絲路新印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1日 19:41 來源:CCTV.com
    專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
    進入[焦點訪談]>>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舉行了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慶祝活動。此前,《焦點訪談》記者走進新疆,感受了絲綢之路的古今巨變。

  絲綢之路進入新疆後分為北道、中道和南道三條線路,其中以中道“吐魯番-庫爾勒-喀什”最為重要。記者此行就從吐魯番開始。

  在吐魯番,記者看到,現在這裡除了著名的葡萄,還有其四通八達的交通。它東連哈密、西接烏魯木齊、西南則正對著庫爾勒,著名的南疆鐵路起點也在這裡。1999年12月全線貫通的南疆鐵路,為鐵路沿線一帶、甚至整個南疆地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告別吐魯番,記者經庫爾勒市來到輪南。在這裡,記者採訪了“沙漠公路綠化工程”的工程師周宏偉博士。1995年,北起輪南、南至民豐,全長522公里的沙漠公路鋪設完成。2005年4月,“沙漠公路防護林工程”也全部完工。現在,一排排沙拐棗、梭梭和紅柳正保護著沙漠公路不受風沙的侵襲。

  經庫車、阿克蘇,記者來到此行的終點站──喀什。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興起時,喀什就作為中亞、西亞的貿易樞紐而存在了。如今,喀什最吸引人的仍是古老的大巴扎(維語中集市的意思)。巴扎裏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瑯滿目的商品,講述著喀什這個貿易中心的古今巨變。

  [詳細內容]

  主持人(敬一丹):

  沒去過新疆的人會覺得新疆很遠,去了新疆的人會感覺到新疆真大。這兩種感覺都離不開路。在古時候,絲綢之路穿越新疆,建起了一條中國和世界交流的紐帶。那麼今天新疆的路又是怎樣的面貌呢?這個鏡頭是我們的記者前不久在烏魯木齊到吐魯番的高速公路上拍攝的,在新疆成維吾爾自治區立50週年之際,《焦點訪談》的記者重走了新疆這一段的絲綢之路。

  解説:

  新疆古城西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衝,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絲綢之路進入新疆後分為三條線路:北道、中道、南道,其中又以中道最為重要。經過攝製組研究,我們選擇了中道作為此次新疆之行的路線,首先就從吐魯番開始。説到吐魯番,最有名的是吐魯番的葡萄,而今天同樣使吐魯番著名的是其重要的交通地位。作為新疆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之一,吐魯番往東連著哈密,往西連著烏魯木齊,西南則正對著庫爾勒,著名的南疆鐵路起點也在這裡。

  記者(張自力):

  這裡是吐魯番火車站,在我身後不遠處就是火車站的站臺,而在我腳下的就是南疆鐵路。南疆鐵路一直向西南側延伸,經過庫爾勒、阿克蘇,最後到達新疆的西南重鎮喀什。在這條鐵軌的一側,我們看到有這樣一個立碑,這個立碑的存在就標誌著這就是南疆鐵路的起點。

  解説:

  南疆鐵路的出名首先由於它的路線,從吐魯番出發,經庫爾勒、庫車、阿克蘇直到喀什,南疆鐵路經過的路線正好與古老的絲綢之路重疊,然而真正使南疆鐵路著名的還是它發揮的巨大作用。1999年12月7日,南疆鐵路全線貫通,改變了南疆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為鐵路沿線一帶甚至整個南疆地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葉永斌(新疆吐魯番火車站站長):

  原來南疆鐵路開通之前的話,大部分旅客以及貨物都是在吐魯番(中轉),然後再通過汽車運輸運到南疆,保守算的話,一般都是一個星期,七天,有的時間長,都十天左右。

  記者:

  現在從吐魯番到喀什大概時間需要多少?

  葉永斌:

  旅客列車的話,也就是不到20個小時,貨物列車時間相對長一點,也就是在一天左右就能到。

  記者:

  請問坐車到哪?

  旅客:

  我們到阿克蘇。

  記者:

  阿克蘇,到那兒去辦事吧?

  旅客:

  我們摘棉花去。

  記者:

  摘棉花去。覺得方便嗎?

  旅客:

  方便,方便得很。

  解説:

  告別吐魯番繼續西行,跨越盆地,穿越天山,我們來到此行的第二站庫爾勒。庫爾勒是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的首府。這裡曾經是有名的風沙縣,平均每年有一個月的沙塵暴天氣,如今一座清新的沙漠綠洲呈現在人們面前。2003年,庫爾勒獲得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走進庫爾勒,感受到的是江南城市的清新和整潔,清波盪漾的孔雀河、枝繁葉茂的樹林讓人幾乎忘記了這是一座建在沙漠邊緣的城市。

  夜幕降臨,五彩的霓虹勾勒出美麗的城市輪廓,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悠閒散步、翩翩起舞,享受著夏夜的清涼和安逸。

  離開庫爾勒繼續前行大約三個小時候後,我們來到了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小城輪南。輪南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北側,這座默默無聞的小城近年來因為塔裏木沙漠公路的鋪設而聲名鵲起。周宏偉博士是負責沙漠綠化工程的工程師。1989年,周宏偉考大學,恰逢塔裏木油田大會戰,科研專家著手研究沙漠公路的鋪設。從小在沙漠邊上長大的周宏偉報考了沙漠治理專業,並一口氣讀到了博士畢業。

  周宏偉(塔裏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項目經理部工程師):

  就是比較榮幸的吧,一工作正好就趕上我們沙漠公路正在建設之中,就加入了這條沙漠公路的建設。

  解説: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在這樣的沙漠中鋪設公路談何容易。經過科研專家反復試驗和工程技術人員的艱苦努力,1995年一條北起輪南,南至民豐,全長522公里的沙漠公路終於鋪設完成,成為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如今,科研專家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在公路兩旁建設防護林,在茫茫沙漠中建造一條綠色長廊。經過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為期五年的嘗試和努力,2005年4月沙漠公路防護林工程全部完工。望著一排排新栽下的沙拐棗、梭梭和紅柳,周宏偉的心裏有一個願望。

  周宏偉:

  我的願望就是把我們這個防護林建成一個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能夠有效阻擋風沙,為沙漠公路提供有力保障的防護林。

  解説:

  離開沙漠西行,神秘的龜茲古國從身邊掠過,唐朝時期這是曾經是安西督護府的駐地。唐朝詩人張繼一首膾炙人口的《涼州詞》,生動地描繪了安西絲綢之路的繁榮。“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經庫車、阿克蘇,汽車在寬闊的公路上奔馳了整整一天之後,我們此行的終點站喀什終於出現在面前。一走進喀什,就被它的美麗所吸引,鮮艷的服飾、古樸典雅的建築透出濃郁的民族風情。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興起,喀什就作為中亞、西亞的貿易樞紐而存在了,如今在喀什最吸引人的仍是古老的喀什巴扎。

  記者:

  巴紮在維吾爾語中是集市的意思,喀什巴扎的歷史和絲綢之路的歷史一樣古老。在喀什幾乎每天都有巴扎,而最熱鬧的巴扎要屬星期日的巴扎。到了這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無論是趕車、走路或者是趕著毛驢都一起涌向這裡。對於喀什人來説,巴扎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集市,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解説:

  今年48歲的玉蘇莆大叔在巴扎上已經擺了六年的攤位,小小的五金舖不僅給大叔的生活帶來了樂趣,也讓大叔致了富。四年前,玉蘇莆大叔用做生意攢下的錢蓋了一棟兩層的小樓,聽説我們從北京來,好客的玉蘇莆大叔邀請我們去家裏做客。

  玉蘇莆:

  這是我們休息的房間。

  記者:

  哦,這個是休息的房間?

  玉蘇莆:

  這是客廳。

  記者:

  這個是招待客人的(房間)。

  解説:

  説起如今的生活,大叔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玉蘇莆:

  跟以前比起來,現在的生活好多了,尤其是現在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了,人們不僅在理念方面有一些改變,而對物質生活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家現在的生活基本上能達到中等以上的水平,對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

  解説:

  告別了熱鬧的巴扎,行使在喀什寬闊的街道上,一排排現代化的樓房,嶄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擦肩而過,向人們訴説著喀什今天的變化。

  記者:

  在歷史上,喀什是古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絲綢之路在這裡向著更遠處延伸。今天,喀什不僅是南疆鐵路的終點,同時也是走向世界的一個起點。五個口岸的國際大巴線路和新開通的國際航線將喀什和世界連在了一起。站在喀什的土地上經常會有這樣一種錯覺,似乎是站在了時間的結點上,在這裡看到的不僅是今天,還有歷史,更有將來。

  主持人:

  新疆的路讓我想起20世紀50年代的一段往事,住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邊的維吾爾族老人庫爾班吐魯木想騎著毛驢到北京去見毛主席,他騎了一個月才到了烏魯木齊,後來輾轉很多天他終於到了北京。而現在庫爾班大叔的兒子都已經70多歲了,他的孩子出遠門的時候,再也不用騎毛驢了。記者了解到,第二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已經開通,新疆大地上一些高速路和高等級公路正在建設中,新疆的路變了,路還將繼續改變新疆。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