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9日 13:29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論責任--寫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印發四週年、第三個“公民道德宣傳日”到來之際
(一)總有這樣一些人讓我們感動。
黨的好幹部牛玉儒以勤政為民、忘我工作詮釋“生命一分鐘,敬業六十秒”,橋吊工人許振超在普通崗位上創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郵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樂,公安衛士任長霞以熾熱情懷書寫執法為民的人生壯歌,導彈司令楊業功用赤膽忠心澆鑄共和國的和平之盾,醫學專家鐘南山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敢醫敢言,科學家馬祖光在實驗室裏以生命之火點燃科學之光,藝術家常香玉用德藝雙馨八十人生唱響“戲比天大”……從中,人們無不感受到一種品格,一種境界,這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責任。
也有這樣一些事令我們痛心。
一起起慘痛礦難帶來人民生命財産的重大損失,一種種假劣食品導致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一次次嚴重污染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災難……從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們看到了共同的禍根,這就是責任的缺失。
責任,就這樣沉甸甸地擺在我們面前。
(二)什麼是責任?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
責任有豐富的內涵,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來區分,可以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去認識。
責任無處不在,存在於生命的每一個崗位。父母養兒育女,兒女孝敬父母,老師教書育人,學生尊師好學,醫生救死扶傷,軍人保家衛國。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要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祖國承擔並履行一定的責任。
責任有不同的範疇,如家庭責任、職業責任、社會責任、領導責任,等等。這些不同範疇的責任,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責任只有輕重之分,而無有無之別。
責任是一種客觀需要,也是一種主觀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一切追求文明和進步的人們,應該基於自己的良知、信念、覺悟,自覺自願地履行責任,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獻。無論是道德責任,還是法定責任,都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不履行道德責任,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良心的拷問;不履行法定責任,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懲處。
責任和權利是對應的統一的。沒有無責任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責任。一個人的權利,往往是他人的責任;一個人的責任,往往是他人的權利。享受一定的權利,必須盡到相應的責任;盡到一定的責任,才能享有相應的權利。
責任是道德建設的基本元素。官德、師德、醫德、商德、藝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都以責任為基礎,為前提。有責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愛,讓人放心。
責任是成就事業的可靠途徑。責任出勇氣,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責任心,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心,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險情。責任心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責任心差,很小的問題也可能釀成大禍。
責任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都以責任相聯結,都通過履行責任來體現,來昇華。每個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責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每個人只有在推動社會的進步中,才能實現個性的豐富和完美。
(三)中華民族是勇於承擔責任的民族,勇於承擔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諸葛任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揮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銘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挺身而出,盡忠職守,利居眾後,責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傳的思想標桿,是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鮮明地體現在60年前那場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四萬萬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都是“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叫兒打東洋”;五洲四海,異國他鄉,到處都有華僑華人“禦外侮、挽危亡,願為後盾”。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新的長城,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對全世界打敗法西斯侵略,拯救人類文明承擔起巨大的責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中國共産黨把中華民族的責任意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對工作極端負責,來自於對人民極端熱忱;對人民極端熱忱,體現為對工作極端負責。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深刻地表達了中國共産黨人責任觀的出發點和歸宿,極大地拓展了責任的精神疆域。這一全新的責任觀,成就了中國共産黨,成就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的偉大事業。
站在新世紀新階段的起點上,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指導思想,也突出地展現出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責任觀。這就是對眼前負責,對長遠負責,對當代負責,對未來負責,歸根到底,對人民負責。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這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責任。
(五)和諧社會,人人共享;建設和諧,人人有責。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責任是和諧社會的“生態鏈”,每個人都是這個“生態鏈”上的重要一環。只有大家都重視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增強遵紀守法的觀念,才有整個社會的民主法治;只有大家都把公平正義作為自己追求的價值取向和秉持的基本準則,才有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只有大家都誠實守信、融洽相處,才有整個社會的誠信友愛;只有大家都激發創造活力、煥發蓬勃生機,才有整個社會的充滿活力;只有大家都珍惜團結穩定,通過正常渠道表達合理訴求、通過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才有整個社會的安定有序;只有大家都從自己做起、從細節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盡責出力,才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説,也是建設責任社會的過程。“各自責則天清地寧,各相責則天翻地覆。”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對個人是這樣,對所有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也是這樣。
(六)責任內涵在不斷發展,責任建設當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賦予責任日益豐富的時代內容,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責任建設。負責任的大國,負責任的政府,負責任的公民,更加鮮明地呈現在世界面前。
負責任的公民,就是認真踐行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基本道德規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負責任的政府,就是始終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用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開展一切工作,檢驗一切工作。
負責任的大國,就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和擴大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和合作,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負責任的大國是一個國家責任建設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負責任的政府是實現人民利益的責任主體,也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核心力量。負責任的公民是建設負責任大國和負責任政府的基礎。公民的責任感和履責能力,關係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影響一個國家的對外形象。
負責任的公民、負責任的政府、負責任的大國,就這樣環環相扣,內強個人品質,外塑國家形象,體現政府信譽,展示民族尊嚴,構成了當前我國責任建設的主體。
(七)人們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最應該做到的,往往又是最難以做好的。責任也是這樣。
(八)有的人認為,講責任太沉重,擔責任太勞累,不輕鬆,不瀟灑。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
“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作為社會的人,不可能脫離責任而生存。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國家;你不勞動我不勞動,誰來創造財富;你不擔責我不擔責,哪有美好生活。有收穫必有付出,有享受必有奉獻,這是社會生活的法則。
講責任,體現著生活的價值,映照著人生的意義。“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逃避責任、坐享其成、虛度光陰,這樣的人生沒有價值。勇敢地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人生才會充實,生活才有意義。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瀟灑走一回”。
快樂和盡職如影相隨。責盡心安,苦中孕樂,這是一種深刻而樸實的人生體驗。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快樂便會在辛苦付出中不請自到,並使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變得高尚和光榮。
(九)也有人認為,責任是一種束縛,限制個人自由,阻礙個性發展。這種把責任和自由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認識,是不正確的。
責任與自由不可分割。自由以責任為“邊界”,責任以自由為“外延”。履行責任與享受自由成正比。享有自由,就意味著負有責任;履行責任,才會享受更充分的自由。天底下沒有為所欲為、無拘無束的自由。責任限制的是一種主觀上的任性,彰顯的恰恰是自由。主觀上的任性,行動上的隨心所欲,只會導致不自由。
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充分自由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切實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那種我行我素,想怎麼説就怎麼説,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自由,是一種荒唐有害的“絕對自由”;那種不問是非曲直,和社會基本規範格格不入的自由,是脫離現實的“抽象自由”;那種自我封閉,鑽進象牙塔裏孤芳自賞的自由,是遁隱式的“消極自由”,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由,也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十)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別人不負責,我想負責也負不起來”───無法負責任;“大家都不負責,我一個人負責也白搭”───講責任無用;“別人對我不負責,我對別人負責是犯傻”───講責任吃虧。凡此種種,是對責任觀的肢解和歪曲。
社會分工之間的聯絡不論怎樣緊密,有分工就必有分工負責。我們只有將自己承擔的責任先負起來,才能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負責,形成一個負責任的氛圍,而不能用自己的不負責去淡化負責的氛圍。
正如集體是由個體構成的一樣,離開每個成員的責任感,這個集體就難以形成一個負責任的集體;每個成員都負起責任來,這個集體的責任才能落到實處,推動集體事業的發展,實現集體的利益。
一般來説,人們容易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不容易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人貴有自知之明”的另一面,説的是人難有自知之明,看待自己對別人負責和別人對自己負責的關繫上也是這樣。多看自己的責任,責任就不是額外負擔,而是內在要求。更何況負責任得來的是事業的發展和自身素質的提高,何來“吃虧”可言?
(十一)責任重於泰山。責任,是人作為社會的人應有的價值觀,責任建設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環節,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我們社會的責任建設,大力提升全體公民的責任意識,讓盡責任托起我們的事業,讓負責任溫暖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現代化建設之偉力,是我們民族振興之幸事。
(十二)責任建設,教育為先。
責任教育要講“大道理”。著眼于理想和信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著眼于服務和奉獻,引導人們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個人的正當利益;著眼于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引導人們把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著眼于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引導人們把職業目標同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忠實地履行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使認真、嚴謹、負責成為中華民族的鮮明標記。
責任教育也要講“小道理”。責任與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可分離,與每一個單位的生存、發展都密切相關。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從容而不浮躁,充實而不空虛,真誠而不虛榮。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既要講效率和利益,也要講義務和公益,承擔起生産安全、職工健康、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敬業才能成就事業,盡責才能贏得尊嚴。
責任教育還要從娃娃抓起。今天的孩子,明天的棟樑。一個人在小時候的經歷和形成的基本素質往往會影響其一生。責任心也需要從小熏陶和涵養。
責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責任是美好的,需要讚美。讓我們在全社會共同營造這樣一種風氣和氛圍:負責任光榮,不負責任可恥。
(十三)位高者責重;名赫者責大。全社會的責任建設,尤其需要領導幹部帶好頭、名人明星做表率。
責任意識是領導幹部和共産黨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責任意識也是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必須增強責任意識。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和全體共産黨員,都要求真務實,狠抓落實,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崗位上、在責任中體現共産黨員的先進性。要勇於任事,敢於擔當,不能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崗位不在狀態;要各負其責,守土有責,不能敷衍塞責,逃避責任;要責權統一,盡職盡責,不能遇到權力往裏攬,遇到責任往外推;要在崗一日,盡責一天,不能在位時不盡責,離任後亂指責。這樣做了,才稱得上是貫徹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各行各業的名人明星是社會的公眾人物,在責任建設中也承擔著更多的責任。知名度越高,越要自重;影響力越大,越要自律。不能只求榮譽,不顧聲譽。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責任建設中發揮積極、健康的作用。這樣做了,才稱得上是名實相符,對得起自己的名望,贏得人們的尊重。
(十四)責任建設,制度為本。
講責任心,也要講責任制;有履責要求,也要有責任追究。落實責任制,一在履責,二在問責。沒有問責,責任制形同虛設。問責,要貫穿到履責的全過程。事前問責是提醒,事中問責是督促,事後問責是誡勉。對認真負責的,要給予獎勵和表彰;失職瀆職的,要予以追究和懲罰。只有把責任心和責任制統一起來,把履責和問責結合起來,才能在全社會確立一種良性的責任導向,增強責任心、培育責任感、提高責任意識。
(十五)責重山嶽,能者方可當之。具備了一定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勝任一定的崗位和職責;擔負的責任越大,就越需要提高履責能力。這就要求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自覺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求知于書本,問計于群眾,創新于實踐,使我們的社會成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使我們的國家成為人人皆學、個個盡責的文明之邦。
(十六)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手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光輝的奮鬥目標,也是一個艱辛的歷史進程。實現這個目標,推進這一進程,就是全體公民在自己的崗位上忠實履行責任的奮鬥過程。
讓我們聽從責任的召喚。(《人民日報》 2005年09月19日 第一版/任仲平)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