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2日 09:47 來源: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新華網四川頻道消息:目前,日本右翼政客為了掩蓋歷史、抹殺侵略行徑,還在做著歇斯底裏的掙扎,他們出版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他們參拜靖國神社、他們將一個日本老兵--東史郎寫下的戰爭回憶錄稱作"編造的日記"……
近日在四川發現的一個侵華日兵的"戰地日記"原件和他親自拍攝的影集卻用鐵的證據封住了日本右翼的口。
"這本日記的史料價值、實證價值以及文物價值應該是史無前例的",8月31日,14位研究抗戰專家學者聚集北京,稱這本日記無疑煽了試圖歪曲歷史者重重一耳光……
進攻、掃蕩、殺人、炮火和屍體--一個普通的侵華日軍士兵,用近20萬字和208張照片,記錄了他魔鬼般的"戰地經歷"。
這套日記被翻譯、整理成《荻島靜夫日記--一個侵華日軍的戰地實錄》一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于近日出版發行,所有的內容均來自日軍火葬兵荻島靜夫自1937年8月到1940年3月所做的親筆日記和日記附帶的照片。
俘虜
大掃蕩、化學戰、慰安婦,他"忠實"地記錄罪行
"淮口早已沒有一個敵兵,只看到幾個老百姓,時為上午十點。接下來,我軍掃蕩了淮口村落的全部老百姓。"
"明天早上三點半起床,秘密掃蕩附近的村民。"
"我軍掃蕩觀音寺一帶後,就把附近的村莊全部燒光,幾百間房屋燃燒的火焰把夜幕都要烤焦了。"
"我們的部隊出動,一口氣佔領了祖師廟和岡下前羅村,並且把這一帶的村莊放火燒光……"
"只要覺得有危險的房屋就把它燒了再前進,燃燒的火焰令人害怕。"
"傍晚,我們使用了擲彈筒之後,隊長帶領著我們拿著刀把數名俘虜兵作為試刀的對象,一個個殺掉。"
……
這樣的字句在日記中不斷出現,令人髮指的殘忍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使人不忍卒讀。
"攻打南昌是由好幾個師團一起行動……還要使用大量化學武器,計劃一鼓作氣佔領南昌。"
"明天晚上就要進入總攻態勢,計劃集中化學戰的物資。"
"同時領取了配給的綠撒,也就是用來發射所謂瓦斯彈的武器。現在要推行這些武器,並使用新的戰法。"
"晚上,聽隊長説開設慰安所的事,高興的人很多。"
"今天,為了開設慰安所,副官等人都忘我地工作。"
"大部分下士官都去了德安的慰安所,我卻因值班留下來了。"
……
荻島靜夫的日記是不折不扣的"實錄"--冷漠到很少用形容詞,麻木到不見感嘆號。這是一個典型的戰爭狂人日記。
而今天,它是一份代表了日本法西斯惡魔的戰爭罪行自供狀!
沈慶林(原革命博物館館長、現代文物鑒定專家):這本日記是一件相當珍貴的文物,它可以起"證史"的作用:現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否認侵華罪行。日本的軍隊在中國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在這本日記裏都有記載。否認屠殺的罪行,日記裏提到的,隊長為了試新刀,把幾個中國人全部殺掉。就這些一一的記載,足以作為鐵證證明日軍在華的罪行。日記裏幾次提到了"徵集物品",所謂"徵集物品",實際上就是掠奪,有的還用所謂的軍用券購買,有的根本沒有用軍用券,直接"徵集"來,就是搶來。另外還有關於慰安婦的記載。這些內容可以作為鐵證的材料,駁斥日本軍國主義現在的狡賴。
我們跑過30個省市,接觸了大量近現代的文物,比較系統的日記還沒有發現,這本日記比較完整,從入伍參軍到部隊,一直到後來復員,比較完整,基本是連貫的。所以我們覺得既是真品,又是可以證明歷史某些關鍵事件,以及某些歷史細節的珍貴的文物,所以我們把它確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拍照是為了"紀念",刺目的冷血讓人心驚
與日記相伴的,是一本厚厚的影集,裏面整齊地粘貼著208張照片。照片大多為一寸或二寸,已經泛黃,有些圖像已模糊難辨。
"我看到敵人的屍體層層疊疊地躺著,就拍了一張照片作為紀念。" "前幾天,在如皋攻擊戰的槍林彈雨中,我拍了一些我軍應戰的珍貴相片,很高興的是相片洗出來效果非常好,一點都不模糊,作為永遠的紀念吧。"荻島靜夫日記中有多處這樣的"説明"。
似乎料想到有人會讀到這些日記,荻島靜夫給每張照片都編了日期,並注了文字説明,使得照片完全可以與日記的內容結合起來。文字已是駭人聽聞,文圖互證,更是觸目驚心。
照片上有轟炸過後的遍地屍體,有眼神呆滯的慰安婦,有俘虜,有廢墟……
有一張名為"墻角"的照片,照片中荻島靜夫本人在戰場廢墟的墻角埋頭記日記,他似乎要用這樣的方式保留當年寫戰爭日記時的真實狀態。
荻島靜夫在日記中寫道,他曾把前線拍的照片,給日本的《讀賣新聞》作為新聞圖片發表,他與《讀賣新聞》的記者還成了好朋友,並以此為榮。
阮家新(原軍事博物館副館長、現代文物鑒定專家):這本日記是很完整的,反映日軍基層的行動的史料,是很真實的記載,它特殊的價值也在這個地方,因為這在其它的史料中見不到。從比較概括的事後整理的史料當中看不到這些東西,從發表的各種檔案裏也沒有這些記載,所以它確實起到了證史的作用。
正因為它是一個普通士兵的日記,記錄的內容完全是個人的經歷,所以和其它史料比較起來,有它自己的價值,這是其它史料代替不了的。它完全是一個日本士兵經歷的戰爭,他的所作所為。這個日記裏沒有大的人物,也沒有什麼重要的會議,也沒有什麼機密的東西,但是作為最基層的士兵來講,作為他所在的基層部隊來講,他就是執行,就是服從和破壞。
從收藏到出版,日本兵日記浮出水面
《荻島靜夫日記》的收藏者--四川省民間收藏家樊建川告訴記者,他是2004年夏天從一個熟識的文物商人那裏知道這套日記的。
日記一共7本,附帶有一本影集。日記本只有小孩子手掌大小,可以放入口袋中。日記本是當年日本出品,而且是戰爭時期專為前線軍人製作的。日記本的附頁上還有軍人守則、常用"支那"語對照、偽滿洲國地圖、我國南方幾個省的地圖等。"按照日記本上附條的記錄,一位叫做王襄的人曾于1950年收藏。" 樊建川介紹。
樊建川看見這些日記後,當即掏錢買下。"我不想讓這批最真實最直接地反映日本侵華罪行的寶貴文物再東遊西蕩。"他説,他還想把它公之於眾,讓今天的中國人民看到,讓今天的日本人民看到,讓全世界人民看到。
拿到日記後,樊建川立即找人翻譯,並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聯絡。
《荻島靜夫日記》一書的責任編輯腳印告訴記者,她是在今年7月初首次看到這些日記的,"儘管我不懂日文,但看到日記原件中那些夾雜在日文中的漢字'殺戮'、'毒氣'以及照片時,感到分外震驚,當即決定一定要把它出版出來,用事實反駁日本右翼勢力對戰爭罪行的否認。"
僅用了20多天時間,出版社就完成了從決定出版到編輯、成書的全部過程。
樊建川告訴記者,根據日記中的記載推算,如果荻島靜夫還活著,今年應該95歲了。"從日記看,他入伍時是日本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也有父母兄弟、戀人,也掛念家裏莊稼的收成。而27歲的他卻在姦淫擄掠的侵略戰爭生活'常態'中度過了人生的關鍵時期。" 樊建川説,他希望能找到荻島靜夫。如果他不在了,能找到他的後人也好,"我們想知道他今天對當年侵華戰爭的態度,想知道他會像東史郎一樣懺悔嗎?"
榮維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主編):前兩天我到北京大學去見一個日本友人,他説了這本書,他感到非常好。這位日本友人的父親也是101師團的,應該和荻島靜夫是戰友。
我比較看重的是這本書裏反映出來的日本士兵表現出來的心態,戰時的日本民族的心態,這本書裏有一個很好的顯示:在日本戰時普遍的,不管是士兵,民眾也好,都帶有那種感情,對天皇特別崇敬,是為了天皇去作戰,日本國民對戰爭的性質認識嚴重不足。
這本書的意義是什麼?就是讓中國人,也包括日本人,了解戰時整個日本的國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國家決策者錯了,國民支持這個戰爭也是錯的。通過這類書,使人們知道戰時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這就是它的意義。
從東史郎到荻島靜夫,誰在編造歷史?
腳印告訴記者,當她首次看到荻島靜夫日記時,想起了另外一個人--東史郎。
1987年,一個叫東史郎的日本老兵,曾以《我的南京步兵隊》為題,將日記節選後交日本青木書店公開出版。書中披露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有關內容,使得日本右翼勢力恨之入骨,指控他"編造日記"、"編造謊言",東史郎因此走上了被告席。儘管東史郎言之鑿鑿,儘管日本許多民眾對他懺悔戰爭暴行的態度表示接受,但日本最高法院還是在1998年底判決東史郎敗訴。
"荻島靜夫日記不是回憶錄,而是活生生的實物。那些迄今仍在力圖掩蓋侵略事實的日本政客們看到這些出自當年侵華日軍手跡的鐵證時,又會作何狡辯呢?"腳印説。
張亮(抗戰博物館徵集部主任、研究員):以日記文物揭露日軍的暴行,無疑具有重型炮彈的作用。荻島靜夫寫的日記確實是珍貴的史料,他有描寫戰爭的東西,也有照片,互相印證,雖然目前日本的右翼勢力不承認侵華戰爭,但這本日記是一個很好的反擊。
李迎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紀念抗戰的文獻、紀念品很多,但是由日本士兵親身經歷的日記題材,非常罕見,這套日記對少數企圖否認侵華歷史的日本右翼成員是一次非常有力、非常尖銳的打擊,這是他們自己的軍人的親身經歷,他們所犯的罪行都有展示,這是一個鐵證,他是抵賴不了的。
日記對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提供了描寫歷史真相的獨特的角度。(文:海明威、張琴)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