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個稅改革任重道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6日 06:22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從800元到1500元,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個稅起徵點,在執行原有標準長達25年之後,終於開始醞釀上調700元。這無疑是中國稅法改革的重大變化,更涉及億萬民眾的切身利益。

  在25年前,個人月收入800元可算相當驚人了,即使按1993年有關統計,全國也僅有1%左右的人月工薪收入超過800元。因此在相當長時間裏,以800元月收入作為個稅起徵點,有其合理性。不過,到2002年,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人月工薪收入超過800元,很多人每月必要消費支出也遠高於這一數字。因此,再繼續按25年前的標準起徵個稅,就顯得很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由於很多人收入來源多樣化,客觀存在不少無法確切監控的非工薪收入。比如,去年全國徵收的1737.05億元的個人所得稅中,將近65%來源於工薪階層,而擁有更多財富的文體明星、私企業主或企業高層管理者等高收入群體,卻存在納稅不足甚至偷稅、漏稅現象。

  按通行解釋,以工資為主的個人收入是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基本原則應當是按勞分配、注重效率。而繳納個人所得稅,則是社會財富的第二次分配,意在調整個人收入可能造成的過大貧富差距,基本原則應當是促進公平。而要真正確保個稅法發揮應有作用,則必須有賴於銀行支付系統、社會信用體制以及稅務徵收監控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全面推進。

  比如個人收入的準確計算和監控,通過與銀行配合,單位發放的工薪收入當然一目了然,但由於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現金交易,很多人的非工薪收入並不通過銀行支付,很難監控,全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因此大打折扣。

  更大難點還在於,越來越壯大的高收入人群,往往有更加多樣化的收入來源,工薪甚至不是其主要收入。如果不能有效監控那些“工資基本不動”的群體的總收入,其偷稅漏稅將不僅給國家個稅徵收造成損失,更會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帶來更大的社會不公平。

  而要對所有個人收入進行有效監控,就必須完善銀行支付系統,減少直接現金交易。比如大力發展銀行卡、個人支票、銀行轉賬等支付方式,既降低過多使用現金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不便,又提高對個人收支的直接監控。這些措施,早已為許多國家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中國當然可以根據情況儘快採納實施。

  進一步來看,還必須下大力氣構建社會信用體制。就是説,要通過嚴格的法規,讓個人收入申報和依法納稅,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習慣。與此緊密相關,則要建立完備的個人信用徵集體系,對那些守法的有信用者,在個人貸款、信用卡透支等方面給予便利,而對那些違法違規、信用缺失者,必須要有相應的限制、懲罰舉措。

  個稅起徵點提升700元,是個稅改革的一個進展;但如果把個稅改革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還需要出臺相關改革措施來加強對個人收入的監管,這對於個稅改革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