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長江上遊出現“綠色生態屏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30日 09:20 來源:新華社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新華社成都7月30日電(記者楊三軍)“長防”工程、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退牧還草工程……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長江上遊的山逐漸變綠,水逐漸變清,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正悄然出現。

  四川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森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量均居全國第二位。但從上世紀中葉開始,由於國家建設需要,加之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無序開發等人為破壞,四川的森林資源急劇減少,森林覆蓋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劇。

  1998年9月,四川省政府頒布了“禁伐令”,在全國率先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10萬“森工”放下斧頭,變成了“種樹人”,開始從事森林管護、生態公益林建設和開展林區多种經營;1999年10月,四川全省又率先啟動退耕還林試點工作,在兩年內停止了對300萬畝水土流失嚴重坡耕地的耕種,轉為植樹造林。

  特別是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西部地區紛紛抓住機遇,將生態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四川省還確立了生態建設5年初見成效、10年大見成效和建成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總體目標。

  連續多年的大規模生態建設,使得長江上遊綠色屏障逐步得以恢復。以四川為例,從1998年到2004年,全省通過實施天保工程,對1923萬公頃森林實行了常年性管護,每年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量1100萬立方米,相當於少採伐47萬公頃天然林,使長江上遊最大的一片水源涵養林得以休養生息,全省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累計減少土壤侵蝕量17.7億噸。

  被廣大農民親切地稱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的退耕還林工程,使長江上遊一大批宜林荒山、疏林地和陡坡耕地,形成喬灌草結合的森林複合群落。如今,在長江重要支流──岷江河谷兩岸的山坡上,再也看不到一塊塊難看的“大字報田”和“補丁田”,而是滿眼蔥綠。如今,四川省森林覆蓋率已由6年前的24.2%上升到27.9%。

  地處長江上遊林區的各市州,近年來大多完成了由單一的“木頭財政”向水電開發、生態旅遊、綠色農業、中藥材等多業並舉的轉變,一片青山綠水支撐起了一方財政、富裕了萬家百姓。

  根據規劃,四川省2010年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0%以上,基本建成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35%以上,建成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産業體系。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長江上遊的綠色生態屏障將更加蒼翠和牢固。

責編:朱亞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