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六方會談與“中國因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8日 09:46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

  作者:溫憲

  26日,中國外長李肇星在第四輪六方會談開幕辭中動情地講了這樣一番話:“會談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飯一口一口地吃,總能吃飽;路一步一步地走,目的地總能達到;山坡一個一個地爬,山總能登上。中國將繼續與有關各方協調與合作,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而不懈努力。”寥寥數語,足以體現中國政府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的坦蕩與堅毅。

  國際輿論在評述六方會談的言論中,對中國在六方會談進程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或曰“中國因素”多有提及。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逐步升級的朝鮮半島核問題,對中國外交是一個嚴峻考驗。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的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朝鮮半島核問題事關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實事求是地在解決這一問題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便是題中應有之義。由於朝鮮半島核問題既有深刻歷史淵源,又有複雜現實因素;既事關雙邊關係,又牽扯多邊協調;既需確立原則,又要具體實施;既是外交問題,也與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問題密不可分,因此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堅定的決心和信心,也需要足夠的耐心。

  縱覽新中國的外交史,主持六方會談無異於史無前例的系統工程。對中國外交而言,也是一個學習和歷練的過程。從促進六方會談機制的産生到促成第四輪六方會談的舉行,“勸和促談”一直是中國外交的主旋律和著力點。2003年4月,經過中方主動進行的多輪外交斡旋,中朝美三方會談得以實現,邁出了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第一步。隨後,中國政府又派出特使穿梭于有關國家,繼續推動和談進程,促使第一輪六方會談于2003年8月底在北京舉行。如果説第一輪六方會談的意義更多地在於能夠談起來,那麼自第二輪開始各方更加關注能夠談下去,談出成果,談出和平。在此期間,中方堅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開展斡旋,採取靈活和開放的態度,注意傾聽各方尤其是朝美雙方的意見,汲取各方方案的合理部分。中方歡迎和支持一切有利於推動對話、推動和談的努力,儘快找到各方均能接受的合理解決方案,儘快邁出實現無核化的第一步。在第三輪六方會談結束之後,原定於去年9月舉行的第四輪六方會談未能如期舉行。為使六方會談機制重上軌道,中方以鍥而不捨、極為活躍的外交行動不斷推動各方求同存異,增進共識。正是在中方及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四輪六方會談才得以重上軌道。

  承載著通過政治對話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使命的六方會談機制是一項創舉,也是一個註定充滿變數的艱難進程。六方會談從無到有,從第一輪至第四輪,可謂含辛茹苦,孜孜以求。在這一進程中,哪怕一點點成果的背後都有著維護大局的苦心、曉以大義的勸和與不失大度的妥協。由此觀之,六方會談中的“中國因素”確實是一個起著建設性作用的積極因素,是一個維護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穩定因素,也是一個以真誠贏得信任的平衡因素。《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7月28日 第一版)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