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0日 16:10 來源:
CCTV.com消息(東方之子):
他曾六次踏上戛納的紅地毯.
侯孝賢 :“其實我參加影展參加非常多次,非常多,從20年前。”
他的電影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被稱為台灣電影的“中流砥柱。”
侯孝賢:“就是一直在跟自己挑戰,不想拍同樣的風格。”
他怎樣看待自己的電影,又有怎樣的經歷影響著他的創作?
白岩松:《最好的時光》這個片名出來了,雖然還沒有公映,但是很多大陸的影迷已經比較熟了,因為他會關注整個戛納電影節的情況,知道侯導帶著這樣一個片子去參加這樣一個電影節,覺得侯導應該會獲獎,但是最後沒有獲獎,你有沒有去想為什麼?
| |
侯孝賢:其實我參加影展參加非常多次,非常多,從20年前,戛納電影節本身就會有一個目標,或者方向到底是什麼,第一就是你絕對要普遍觀眾能夠接受。第二就是要有它的藝術性。這兩者都要兼顧才行。我的片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戲夢》開始,《戲夢》當然戛納有得評審團獎,但是從《戲夢人生》開始以後,我一直是走的是實驗性的,所謂實驗性,就是一直在跟自己挑戰,不想拍同樣的風格,所以一直以來就是永遠不太可能得獎,因為它跟觀眾的距離,是有一段距離的。
白岩松:但是會不會,比如説大家會感覺前些年像《戲夢人生》出來的時候引起的爭論比較大,大家都説這是一種新的風格代,但是這兩年再看侯導的片子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這個風格是過去侯導給我們的,但是它現在變化不大,所以可能就不會在技術、藝術方面把獎勵給您,會有這樣的因素嗎?
侯孝賢:沒有,我年輕的時候20幾天可以拍一部片子,像《風貴》21天就拍完了,你現在拍了三個月,你總感覺還不足,那是什麼,就是因為你的能量跟焦點開始分散,意思就是你任何細節都開始會注意,從以前的比較直覺的,佔大部分的,到現在是完全自覺的東西。那你自覺就很難,意思就是你都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細節裏面,你不管是美術,你都要通過自己,以前是那個焦點在哪非常清楚,很容易就抓到了。
侯孝賢1947年出生,初高中時父母的相繼去世,給他的思想帶來很大影響。服兵役期間,因為看了電影《十字路口》而立志進入電影業。後來他考入國立藝專電影科,畢業後,他做過場記、助理導演,並從事編劇。侯孝賢説,他想在自己拍的戲裏展示當下人的風采,他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元素,而在他的電影裏也常常體現台灣幾十年來的變化。
| |
白岩松:跟您同齡的導演也同樣不少,他也生活在這個時代,為什麼是您依然特別堅決的堅守在電影的本土化,關注幾十年台灣的發展歷史?
侯孝賢:它有一個現實的因素,因為你生活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所謂世界觀是小時候就形成了,小時候的環境形成,因為我記得我以前做的,就像《童年往事》一樣的,一天到晚往外走,因為父親常年生病,他不跟我們接近是因為他有肺病,母親常年憂鬱,她的憂鬱是因為她住過精神病院,有一點兒分裂,小時候我母親這裡有一條很長的疤,所以其實家裏面有一種很奇特的氣氛,但是我是不甘於在家裏,人家講星座的話,因為我是4月座,第一個星座牧羊座喜歡往外跑,所以一天到晚往外跑,可能這樣的一個,因為什麼,因為我後來拍片,為什麼我的電影在最後其實都有一種蒼涼,有一種悲傷的氛圍在裏面,我想不通,其實我很熱情,我外面朋友一大堆,一天到晚幫人家幹嗎弄什麼的,好了,原來就是我小時候,我自己回想,我感覺就是我小時候那段過程對我的影響其實已經確立了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那是人世的一個看法,所以才會這樣。
白岩松:在看您的過去的一些履歷的時候會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説您曾經撕過兩次國民黨的黨證,這似乎跟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一個平靜的,不會那麼直接表現憤怒的,好像不太一樣,為什麼會有那樣一種選擇,憤怒是從哪兒來的?
侯孝賢:那是直覺,就是你不喜歡人家安排,你入學校你自然就是不停的叫你加入國民黨,你功課又不好,不喜歡唸書,在退學的邊緣,都是退學的邊緣,基本上是要退學,後來我姐又説我又留下來,都幹什麼事呢,每天就是打架幹嗎,因為我以前住城隍廟附近一群人,每天都是幹這種事,所以在那種反叛期的時候,我高中的時候,其實我對自己有一個名言,很怪的名言,曹操的那句話,相反的,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跟他正好相反,有那種,把那種浪漫,太旗幟化,太標了,太高了。但是相對的你也會有這樣一種狀態,基本上你就是碰到這種有一點不舒服的這種,你就會反抗。後來其實我是根本沒有,高中沒畢業去當兵,當完兵回來才考大學,用同等學歷考,用第一志願考,為什麼會填第一志願,就是你在當兵的時候開始冷靜想,你出來以後要幹嗎,想你什麼都不會,我就還是弄電影好了,準備花時間,那個時候自己跟自己這樣講。
幾十年來,侯孝賢的作品獲過戛納評委會大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等大獎,現在,他執導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咖啡時光》等多部電影都已成為台灣的經典影片。
白岩松:現在比如説到了您這個年紀的時候,並且名聲、影響力都放在這兒的時候,您覺得堅持是最重要的,還是説自己腦海中還是希望有一個更大的變化,跟過去的侯孝賢是不一樣的?
侯孝賢:沒有,因為創作者基本上最大的一個挑戰是跟自己挑戰,就是你到底的底線在哪兒,你的能力,你對事物的看法,對整個人的世界的這種理解。種種這些都是你越來越累積出來的,所以基本上很難,非常難,因為你説你到這個年齡,你要回到去拍年輕,不可能,而且你也不知道年輕人是什麼,你雖然知道,但是你的眼光是我們年齡的眼光,跟年輕人本身拍完全不一樣。
白岩松:從您個人的角度來説,其實現在整個市場也並不是特別好,您拍電影現在是為什麼,生存、愛好,一種內在的好奇,還有我做這個的職業感,什麼在推著您走?
侯孝賢:我是從小時候開始喜歡看小説,武俠小説開始,傳統的演義小説,什麼小説我都看,一直看到現在沒有停,原因就是什麼,你越來越了解這個世界,越來越了解這個人。一直拍的話你就可以一直印證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的看法,你重重的感受,你永遠在觀察。這是一條路,是沒得停的,你懂我意思嗎,這跟你的人生已經在一起,沒得停,
責編: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