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節約,一個閃亮的文明標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5日 10:4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在中共中央做出,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決定後,節約型社會,成了全新的熱門話題。人人都知道,勤儉節約是我們祖先就倡導的持家之道。可如今,面對國家發展中的許多問題,節約已不再是省吃儉用一類“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觀念,它需要我們重新認識,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 

  節約觀念,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文明標簽。勤儉持家,雖然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但在歷史上,它似乎成了只對創業者和窮苦人而言的道理。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和一些達官顯貴,更多的是,將驕奢淫逸當作顯示自己地位和條件的手段。遠的不必説,這種思想也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的許多人。追求奢華的享受,乃至於講排場、擺盛宴、建豪宅,甚至想盡辦法尋歡作樂。不要以為你只是在享受自己的勞動所得,財富是國家資源消耗和許多人的勞動凝結。在現代文明社會裏,驕奢淫逸顯示的不是一些人的地位和榮耀,而是一種文明素養的缺失。 

  財富可以由人的智慧不斷創造,但以物質形式存在的財富,卻是凝結了不可再生的國家資源。一些人或以其聰明才智佔有了許多財富,或許還將節約與否視為個人的“私事”,可他將財富用於揮霍浪費時,也將本來可以循環利用的寶貴資源一同消耗。從這個意義上説,浪費是一種需要醫治的文明疾患,它不是哪些人的個別行為,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厲行節約需要從制度上加以制約,把它變成一種社會風尚。 

  日本,是個與我們有太多歷史與現實矛盾的民族。二戰後的日本曾和我們一樣貧窮,面對一片廢墟式的國家,日本人充分發揚了團結、敬業、勤儉節約的民族精神。四五十年前的日本,正是努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經濟的時候,許多日本人的舉動可能令我們深有感觸。當時的日本,你經常可以看到婦女兒童將一些食品、藥品等商品的包裝物送到回收站。有人為了節省一點水,甚至在抽水馬桶里加上塊磚頭。國家還很窮,任何一點一滴的浪費,都應有一種負罪感。這就是當時日本人的想法。正是在這種一點一滴、一針一線式的積累中,日本人創造了幾十年突飛猛進的經濟奇跡。 

  節約是人們精神面貌的一種反映,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標尺。無論你的財富有多少,你的地位與權力有多大,生活的勤儉與節約,永遠都是折射你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節約,使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公德意識,這是人們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 

  人們都知道,節約應當從周圍的點滴小事做起。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菜一飯,也許太過平常了,沒有人注意這些。更多的人會以為,厲行節約,又何必在乎那些芝麻大的小事。可什麼是大事?如果連芝麻大的小事都做不來,還能指望你做什麼大事?在很多時候,節約就從那些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中悄悄溜走,你的文明素養,也隨之悄悄流逝。 

  國家的發展突飛猛進,我們所面臨的資源瓶頸也會越來越緊。缺乏必要的制度制約,沒有上升到公德層面的公民素質培養,經濟領域也沒有建立起以競爭為資源配置動力的節約型社會機制,這些都導致國家資源浪費嚴重。有人説,建立節約型社會,要從制止公務和公有單位的浪費開始。個人財富的浪費,則“情節很輕”,而且只是個別行為。依我看,公務和公有單位的節約程度,反映的是我們社會管理與監督機制的文明程度;個人行為的節約,則從一個側面折射其文明素質的高低。行動起來吧,抓住身邊的每一件小事。讓節約,成為我們引以自豪的文明標簽。(李映潔)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