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中國航海業興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1日 21:13 來源:
    專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2005年7月11日,在鄭和下西洋首航600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迎來第一個航海節。儘管擁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但每當提起中國,人們都習慣性地將之與農耕文化相聯絡,實際上,中國曾是擁有深厚航海傳統和先進造船技術的海洋大國。

  遠古時代,中國先民就先後製造出木筏和獨木舟,併發展了對沿海島嶼的海上交通。商代,中國出現木板船,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武丁曾派人乘船追捕自海上逃亡的奴隸。

  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混戰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水戰甚至海戰。公元前485年,吳王夫差派大臣自海上伐齊,但在黃海海域被齊國艦隊擊退,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海戰。

  至秦漢時,中國的版圖直達南海。秦時有幾次大規模的航海活動,其中徐福東渡日本廣為流傳。在繁榮昌盛的漢武帝時代,中國開通了自東南沿海通往印度西部和斯裏蘭卡的海上航線,從而使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帝國──東方的漢帝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聯結起來,構成一條貫通歐非亞的海上通道,其時往返一次需時28個月,航程數萬公里。

  在這背後,有日臻成熟的造船技術作為支撐,中國出現了第一個造船業高峰。最遲至漢時,中國已經發明了舵、錨、帆、櫓,這是當時其他國家船隻所不具備的。至三國年間,以水軍立國的東吳,先後派水師前往台灣和海南,並開始同羅馬帝國直接交往。中國絲綢分別由陸路和海路傳到西方,成為羅馬帝國上層社會的奢侈品。

  伴隨著強盛的隋唐時代的到來,中國航海進入大發展階段。隋煬帝對開發南方海外通道投入巨大力量,他多次派出使節出訪東南沿海各國。唐代開闢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商船可遠達阿拉伯半島的亞丁附近。唐代史冊記載了許多關於遠洋航海的記載,在《新唐書?地理志》中記錄了從廣州啟航經新加坡、斯裏蘭卡、波斯灣,南達東非達累斯薩拉姆的當時世界最長航線。由於國家經濟的高度發達,中國造船業此時出現鼎盛時期。貞觀年間,有年造大海船400艘的記載。

  宋代,中國人為世界航海技術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指南針的發明使人類從此真正擺脫了海岸的羈絆探索廣闊的海洋。繁盛的海上貿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至南宋末年,朝廷海外貿易的年度稅收已達200萬貫。南宋建立了當時最為強大的水師,擁有戰船最多時達到6000余艘,官兵數萬。

  中國古代造船業和航海事業的巔峰時期,還當屬鄭和下西洋時代。自1405年起,由數百艘大小船隻,2、3萬官兵組成的中國船隊,在鄭和及其助手的統率下,七次進入印度洋,剿滅海盜,經營貿易,調解諸國糾紛,迎送各地使節。其船隊的規模和所用船隻的大小,遠遠超出了世界上的其他海上力量。

  當時,造船工場遍及中國沿海、沿江各地,其中最大的南京龍江船廠所建造的鄭和寶船,長130余米,寬近50米,9桅12帆,排水量在1500噸至約2000噸之間,這是史載人類所建最大的木帆船。

  然而,大規模的航行終因糜費過巨難以為繼而中止。明中期以後,中國轉入閉關自守狀態,明禁民出海法令竟實施200年之久。清朝繼續實施禁海政策。與此同時,西方進入了大航海時代,東西方的發展各自進入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軌道。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航海業翻開嶄新的篇章。目前,中國已擁有運輸船舶21萬艘,載重量8600多萬噸,居世界第四位,造船能力位居世界第三,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科學考察船已多次遠航南北兩極考察。

  今年4月2日,中國“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從青島起航,向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進發,開始了歷時近300天的中國首次大洋環球考察任務,舉世關注。它被稱為“中國大洋事業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鄭和身後,曾背對海洋數百年的中國如今已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建設海洋經濟強國的技術和能力,中國航海業最好的發展時期已經到來。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