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直挂雲帆濟滄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1日 07:16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

  600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由208艘船舶和2.78萬人組成的遠洋船隊七下西洋,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當時的中國,也憑藉著在船舶建造、天文航海、氣象預測等方面的領先技術,成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航海大國。

  如今,改革開放的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胸懷和氣概,重新向航海大國大步邁進。2004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船隊總運力在世界船隊總排位中名列第四,集裝箱船隊總量居世界第五位;在全球十大港口中我國就佔據了5個……

  海運生産力快速發展

  2004年,我國外貿貨物量的90.6%由海運完成,其中我國海運進口鐵礦石2.1億噸,約佔全球進口量的30%;水路進口原油1.1億噸,較2003年增長21.5%,佔我國進口原油總量的90%。此外,在北煤南運、西煤東調中,60%以上的運量也由“鐵水聯運”方式承擔。

  交通部水運司司長蘇新剛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運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的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對船舶運力結構、港口泊位結構、企業結構、運輸組織結構進行調整,我國海運事業已經基本適應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的需求,為促進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和緩解煤電油運緊張狀況發揮了重要作用。

  蘇新剛説,我國海運生産力的巨大發展,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04年底,全國共有1430個港口,3.4萬個生産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44個,共完成貨物吞吐量41.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6160萬標箱。

  二是船舶運力規模迅速增長。截至2004年底,全國擁有遠洋運輸船舶2071艘,凈載重量3258.99萬噸,載客量1.40萬客位,集裝箱箱位57.98萬TEU。

  三是船舶運力結構和港口碼頭泊位結構取得初步成效。通過建立以技術和船齡為標準,以市場調節為手段的新型運力調控方式,促進了船舶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2004年,中遠集團集裝箱運力居世界第九位,中海集團集裝箱運力居世界第十位。目前,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8500箱以上的大型集裝箱船舶、30萬噸級油輪、20萬立方米的LNG船舶正陸續加盟我國船隊。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港口群初具規模,一批專業化大型原油、鐵礦石、煤炭碼頭和主要幹線港能夠接納第四代以上集裝箱船舶的集裝箱碼頭的建成,以及老港區的功能調整和老舊碼頭的技術改造,促進了港口泊位結構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四是企業結構和運輸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為提高綜合運輸效率,1997年交通部選擇兩家大型外國航運公司在我國開展集裝箱運輸服務試點。2001年,中遠集團、中外運集團、中海集團先後成立物流公司,並初步建立了覆蓋國際國內的服務網絡,各主要港口也相繼建立起港口物流園區和完善的物流服務信息系統,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中遠、中海、中外運等大型骨幹航運企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船隊規模約佔全國的1/2;港口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提高,上海港等8個港口吞吐量超過億噸。

  市場體制逐步完善

  “我國海運事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海運市場對內、對外開放的推動。”蘇新剛介紹説,近年來,《海商法》、《港口法》和一批法律、法規的出臺,為水運市場經濟體系的形成提供了法制保障。在對內開放方面,目前,海運市場準入由嚴格的審批制逐步轉變為登記制;運價完全放開,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關係自主調整;全面放開海運服務業市場,鼓勵各類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

  在對外開放方面,率先進行中外合資、獨資設立航運企業、集裝箱運輸服務企業試點;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特許設立五家中外合資船運公司從事國內港口之間的化工品運輸;允許外商按照中國法律投資港口碼頭建設,並在成片開發的區域內開展裝卸經營活動;符合技術和海事有關規定的外國船舶,均可開闢挂靠我國港口的班輪和非班輪航線;符合國際海運條例規定,外國企業均可在我國開展無船承運業務等。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進出我國的國際班輪航線基本上由中國公司執行,如今,外商在我國設立的各類海運、港口、服務企業和代表處已達700多家,其中,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世界前20位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在我國都設立了獨資、合資公司或辦事機構。在我國2100多個近洋航班和279個遠洋航班中,境外航運公司分別佔有44%和71%的份額,可以説,我國港口準入的開放程度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開放水平。

  海運市場的對外開放,為我國海運業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提供了可能。目前,國內大多數集裝箱碼頭采用了中外合資的經營方式,信息化程度和集裝箱裝卸效率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以鹽田港為例,目前,一個泊位年裝卸集裝箱100萬箱,遠遠高於歐美三四十萬箱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我國到國外設立的各類企業代表機構也超過了500家,我國船舶已挂靠世界100多個主要海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個港口,進出口海運量更是佔到全球海運總量的1/5。

  向海運強國邁進

  “我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運大國、港口大國、造船大國,今後的目標是要儘快成為航運強國、港口強國、造船強國”。蘇新剛認為,本世紀頭20年中國GDP年均7%以上的增長、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蓬勃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格局下世界産業結構調整的大趨勢,都決定了我國海運事業一定會大發展。

  為適應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重點建設上海港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幹線港、主樞紐港深水集裝箱泊位、超大型礦石接卸泊位、超大型原油接卸泊位、大型煤炭泊位。加快長江口、珠江口航道及主要港口進出港航道建設。繼續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物流、集裝箱、滾裝、旅遊運輸,提高港口泊位大型化、機械化水平,加快船舶大型化、標準化、現代化進程。改善企業組織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和安全管理水平。擴大海運市場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高海運市場國際化水平,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運輸和建設企業集團,參與國際競爭。此外,還要適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努力建設節約型水運。

  據統計,目前世界航運市場19%的大宗貨物運往中國,22%的出口集裝箱來自中國。中國經濟催生了世界航運市場的繁榮,為世界航運業注入了活力,中國成為海運強國已不再遙遠。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