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七七”事變68週年前夕,一群曾在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原侵華日軍老兵重新回到中國,反思他們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參加者既有日本二戰戰犯也有一些日本普通民眾,其中部分人是年輕人。
| |
| |
| |
這些原侵華日軍老兵通過舉辦畫展、向隨行的日本人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等方式來説明這是場非正義的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讓日本人了解這場戰爭的真相。
1950年,我國政府將日軍修建用於殘害抗日誌士民眾的“撫順監獄”改為“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了982名日本二戰戰俘,對他們進行思想改造,使得很多頑固的軍國主義者發生了巨大的轉化,用他們的話來説,就是從“野獸”變成了人。1956年,我國最高人民法院軍事法庭對他們進行審判時,很多日本戰犯跪在地上要求對自己處以極刑,這也是世界審判史上罕見的現象。
對自己行為感到懺悔的日本老兵們再次祭拜了他們集資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院內修建的認罪碑,它代表著他們對侵略戰爭的反思,對中國人民的歉意,對自己過錯的懺悔。同時提醒世人:歷史無法抹殺,勇於承擔過錯也是一種品格。
>>>詳細內容
主持人 敬一丹: 剛才大家看到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歷史場景。68年前的那一天,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爆發的起點,而中國的全國性抗戰也由此開始。戰爭讓中華民族承受了巨大的災害,也讓戰爭的加害方侵華日軍的一些士兵經受了長久的良心煎熬。現在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幅版畫作品,它描繪了侵華日軍的惡行。它的作者就是當年參加侵華戰爭的一位日本的老兵。在他的作品中裏,所有被殘害的中國百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手持刺刀的日軍卻是沒有靈活的骷髏。
解説: 這是一次特殊的畫展,地點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作者是曾被關押在這裡的日本老兵島亞壇,內容是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在抗戰勝利60週年到來之際,在“七七事變”前夕來撫順辦這樣的畫展,是畫家島亞壇多年的宿願。雖然此行前曾不斷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脅、恐嚇,但他的目的單純而堅定,那就是向中國人民贖罪、懺悔。
島亞壇 原侵華日軍士兵: 我年輕時代曾經歷過地獄般的生活(殺了很多人),所以現在不管什麼時候,即使我被殺,我也不感到意外,我並在乎什麼榮譽,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我覺得這就是我在向中國人民認罪。
解説: 今年85歲的島亞壇原名洼田芳治,曾任日本陸軍第59師團54旅團109大隊第一中隊分隊長,1941年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被捕,1950年被送到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美術學院中出身的他把戰爭中的很多細節,深深地印在了記憶中。他自己雖然也盲目地和其他日軍一起揮動屠刀,但內心的矛盾從未停止,尤其日軍瘋狂地實施“三光政策”,成了他心靈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在他的作品中,日軍一律是骷髏的形象,沒有感情沒有思想。
島亞壇: 過了一年,過了兩年,去了一個又一個村落的時候,強姦婦女,強姦少女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我逐漸産生了疑問,這到底是為什麼?有一些日本底層的士兵因為沒受過什麼良好的教育,所以這種想法很淡薄,但是受到教育的人卻會從仁義道德方面去想這些問題,如果被害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的父母,會怎麼想呢?頭腦中産生了這種矛盾的思想,就這樣帶著矛盾的思想,在殺人的過程中走向戰爭。
解説: 與島亞壇同屬第59師團,但不在同一個旅的綿貫好男這一次也來到了撫順。在曾經關押過自己的房間裏,他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給同行的日本年輕人聽。日軍第59師團一直活動在山東地區,個別部隊還執行過臭名昭著的“魯西細菌戰”。在綿貫好男的記憶中,日軍每過一村一寨都會留下令人髮指的惡行。
綿貫好男 原侵華日軍士兵: 在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前後,在一次討伐中殺害了很多中國農民。其中我們中隊一個分隊裏的六七個人拿一個青年當活靶子練刺刀,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當時一個分隊有十六七個人,其中我們六七個人輪流用刺刀傷害了這個農民。我記得我是第三個或第四個開始動手的,在動手的時候我心情十分矛盾,雖然不願意做,但必須做,那是一種命令,只能服從命令。
解説: 1936年日軍修建的撫順監獄本來用於關押、殘害中國民眾和愛國志士。1950年被我國政府改名為撫順戰犯管理所。同年7月,969名日本戰犯被前蘇聯紅軍移交過來,加上原太原戰犯管理所轉來的日本戰犯,共982人。除了偽滿洲國總務長官武部六藏,731細菌部隊神原秀夫等著名戰犯,島亞壇、綿貫好男等人也在其中。
與日軍對待中國戰俘的做法完全相反,管理所沒有對日本戰犯實施任何虐待,而是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場所讓他們反省。看守所通過組織戰犯看材料、看電影等方式教育日本戰犯,有時直接把他們帶到侵略暴行的現場,很多頑固的軍國主義者就是這時發生的轉化。用他們自己的説法是從野獸變成了人。曾經殺害趙一曼烈士的大野泰治就是在管理所院內認識到了戰爭的罪惡。
劉家常 撫順戰犯管理所管教人員: 那年我來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我們在院內挖菜窖,挖來挖去,挖了許多屍骨,還有一些日本戰爭時期的炮彈。其中發現有一個少女的頭骨,讓他們自己去簽訂、鑒別這是少女的頭骨。所以我們當年就用當地的實際情況,用活生生的(事實)來教育這些戰犯。當時大野泰治痛哭流涕,就進行交代,坦白了這些方面的罪行。
解説: 各種教育手段的結合使日本戰犯深深認識到他們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除了島亞壇還有其他人也拿起畫筆,畫出了自己深切的懺悔。在1956年6月,我國最高人民法院軍事法庭對他們進行審判時,很多日本戰犯跪在地上要求對自己處以極刑,這也是世界審判史上罕見的現象。
高橋哲郎 原侵華日軍士兵: 當時去戰犯管理所之前,我在思想上可以説是一個純粹的軍國主義者。對於日本侵略中國,來到中國戰爭,從來沒想到過是一種侵略的行為。後來認識到,實際參加戰爭的人應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説明這是非正義的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日本人了解這場戰爭的真相。我們充分地認識到,這件事是非常有意義。
解説: 在教育年輕人時,日本老兵告訴他們那場戰爭留下的深刻印象,還有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表現出來的頑強的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産黨的部隊在戰鬥時表現出來的高超戰術。在戰犯管理所改造期間,《論持久戰》是他們最愛讀的書籍,而毛澤東是他們最崇敬的軍事家。
綿貫好男: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解説: 出於對中國人民的歉意和對中國共産黨的尊重,曾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過的日本老兵組成了一個叫“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的組織,一直在日本國內舉行各種揭露侵華日軍暴行的活動。隨著老兵們相繼去世,他們的子女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又成立了叫“繼承會”的組織來繼承他們的遺志。幫助繼承會進行聯絡翻譯工作的日本華僑告訴我們,日本老兵的願望是把這樣的活動持續下去,因為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對這段歷史知道的太少了。
李樓 日本華僑: 不了解這場(侵華)戰爭,也就不了解曾經侵略過別人,他們以為(侵華)戰爭是為了保護自己。
日本青年: 首先是受到了震撼,原來竟做了這麼殘忍的事。
日本青年: 我認為日本青年人有必要知道這些事,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好多日本人都不知道。我覺得如果更多的日本人知道的話,許多問題就更容易解決。
日本青年: 我覺得這是日本人應該永遠承擔的。責任也好,罪過也好,因為日本人做了壞事。
解説: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院內,有一座“向抗日殉難烈士謝罪碑”,這是對自己行為感到懺悔的日本老兵們後來集資修建的。雖然沒有恢弘的氣勢,但這座碑卻代表了對中國人民的歉意,對日軍罪行的懺悔,對侵略戰爭的反思。它安靜地立在那裏,提醒人們,發生過的歷史無法被抹去。
主持人: 今天我們聽到的這些日本老兵的懺悔,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七七事變”68週年的紀念日,我們難忘這樣一組數字: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我們中華民族以巨大的代價抗擊侵略,贏得和平。今天,讓我們為死難的同胞哀悼,為珍貴的和平祈禱。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