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探訪鄭和足跡五:尋訪東非“鄭和遺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4:17 來源:
    專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

  參考消息訊:年7月11日,鄭和率領船隊開始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至今已經整整過去了600年。600年滄海橫流,桑田變遷,但鄭和譜寫的航海史詩至今仍為人們所銘記和傳唱。東南亞華人把他敬若神明,英國學者在北美大陸“發現”了他的足跡。值此偉大週年之際,參考消息特刊組織記者探訪了鄭和的足跡

  探訪鄭和足跡五:尋訪東非“鄭和遺跡”

  (記者 劉莉)

  根據歷史記載,鄭和船隊曾最遠抵達東非沿海,最後一站便是肯尼亞的海濱城市馬林迪。肯尼亞海濱一帶還流傳著幾百年前中國船隻在肯尼亞拉穆群島附近海域觸礁,水手上岸定居並融入當地社會的故事。東非的“鄭和遺跡”到底有多少,當地的傳説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紀念鄭和航海600週年之際,記者奔赴肯尼亞海濱的拉穆群島採訪,想要解開一個個歷史謎團。 

  拉穆島上的中國情

  一直以為拉穆島是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可是我們錯了,這裡的很多事情都證明著其實這是一個開放的旅遊勝地。來到賓館,我們驚訝地看到飯店的墻上挂滿了中國瓷盤,原來在這裡有收藏中國瓷器的風俗。飯店經理帶我們來到前臺,取出了一籮筐的中國瓷器碎片,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海邊拾到的。確實如此,我們僅在拉穆的沙拉島上走了一圈,就發現一些碎片夾在岸邊的石頭縫中。這裡私人藏品更多,沙拉島一個旅館的主人用高價購買了一個古老的中國瓷罐,上面雕刻著二龍戲珠的圖案。不僅如此,他的浴室墻壁上更完全是用瓷器碎片裝飾。在拉穆的幾個古老的博物館中,壁櫥裏都陳列著在附近海域打撈上來的大量中國瓷器。 

  帕泰島是拉穆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位於其南端的上加海域,是典型的環礁湖地貌。如果説拉穆島因為非洲著名的斯瓦西裏文明而吸引我們,帕泰島則因為可能與中國有著某種聯絡而激發了我們強烈的好奇心。我們上午9點出發,從拉穆島坐快艇前往帕泰島。一路和船長阿巴斯聊天,他説這裡旅遊業發達,帶給他們很好的經濟收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歐美人知道中國沉船的傳説,紛紛來到這裡探秘,更為他們創收不少,説到這裡,阿巴斯開心地笑了。 

  帕泰島人煙稀少,走了近半個小時也沒有看到一個人。島上莊稼地很少,島民主要是以出海打魚為生。他們不善言辭,對我們有些冷淡,偶爾看見幾個島民在種地,也不願意讓我們拍照。導遊告訴我們,帕泰島有3個上加村,其中的老上加村據説是中國水手登陸和最先居住的地方,雖然他們現在都移居西尤村,但還有一些可供考證的古墓群等,所以我們先去老上加村,然後再去西尤村,重走中國後裔遷移的路線。 

  “祖傳醫術”來自中國

  進入老上加村,我們睜大眼睛,打量著村裏的一切。這裡住著1000多人,簡陋的茅草屋很集中,每家每戶挨得很緊。看到我們這群外國人,村裏頓時一陣騷動,孩子們都跑出來站在土路上盯著我們,女人們尤其是年輕女孩躲在屋裏,偷偷看著我們。 

  在導遊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幾個“中國醫生”的家裏。因為懂得一些醫術,他們在村裏小有名氣。60歲的約瑟夫醫生當場為我們表演了他的“絕活”,先用自製的一種椰油抹在骨折的胳膊上,然後拿了幾個小竹板,用細細的線繩拴在一起,綁在病人的胳膊上來治療跌打損傷。約瑟夫驕傲地告訴我們,這是他祖傳下來的醫療方法,還舉起鄰家男孩的小臂讓我們看,説他不久前剛剛治好了這個男孩的骨折。 

  儘管根據傳説,這個村子應該早就沒有了中國的後裔,村裏人也説不上任何有關中國的故事,但這些“中國醫生”都認為他們祖傳的治病方法是從曾經來到這裡的中國人那兒學到的。90歲的阿斯曼老太太應該是最年長的醫生,她沒聽説過中國沉船和水手的故事,只是告訴記者她擅長燒傷和眼睛的治療,還對我們保密她的治療方法,當記者拿出清涼油送給她的時候,她興致高了許多,跟我們講她非常喜歡中國藥,希望我們多資助她一些。 

  中國瓷器裝飾墓碑

  根據初步考察,上加古墓群約有320座墓葬,分為明顯的兩片風格不同的墓區。一片在墓前有高聳的墓柱,伊斯蘭風格明顯;另一片無任何明顯標記,只有一堵低矮的墓墻,頗似中國人的墓碑,而他們有著相同的特點,都曾用中國瓷器裝飾。在一座四方的墓墻前,我們徘徊了很久,墓墻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個個圓洞,據説每個洞裏曾經有一個中國的瓷盤子,但盜墓者早已將瓷器全部偷走。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在最下邊的一個角落,發現了一小片印有藍花的瓷器留在洞裏。 

  搜尋很久,並未發現刻有中國文字的墓碑。陪同我們的肯尼亞專家認為,一方面該古墓區歷經幾百年風雨,一些墓碑的自然風化嚴重;另一方面,當地政府保護古遺址措施不力,一些文物販子有可能已經將刻有中國文字的一面墓碑整片切割,運至海外。墓碑上雖都刻有阿拉伯文,但這並不説明這些墳墓埋葬的不是中國人。因為中國水手上岸後,為和當地人融合,已經皈依伊斯蘭教。當地居民和博物館人員都表示,非常希望中國專家到這裡來發掘,與肯尼亞的考古人員一起揭開中國人到達上加之謎。 

  幾百年過去了,雖然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算不了什麼,但畢竟經歷了數十代人的變遷。我們踏破鐵鞋來到這裡,沒有看到任何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中國人曾經到達並定居此地。

  因此,島上的西尤村便成了我們最後的希望所在,期望在那裏找到此前報道中所説的中國人後裔。據説,老上加村曾于14至16世紀繁榮一時,後受葡萄牙人入侵,而于17世紀毀於戰火,中國水手後裔於是遷到西尤村,並繁衍至今。 

  堅信是中國人後裔

  夕陽西下,我們一路在椰林中的沙路上疾走,終於在傍晚前趕到村裏。這裡比上加村要開放很多,路上遇到的人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機靈的小導遊很快幫我們找到了一個“中國後裔”歐馬先生。60歲的歐馬先生膚色比當地人淺,面目特徵稍與當地人不同,但與中國人也有很大差別。他堅信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還給記者講了祖輩一直講給他聽的中國沉船的故事。

  歐馬先生現在生活不錯,除了靠賣草藥,他還有祖傳的中國“絕技”──編漁網和小竹筐。他當場興致勃勃地給我們演示了一番,並頗感自豪地説許多村民也從他這裡學會了些東方技藝。

  我們走進歐馬先生的家中,沒有發現和其他人家有任何不同,他説祖上也沒有留下任何有關中國的傳家寶,但世代相傳的家訓告訴他,他就是中國人的後代。歐馬的妻子和幾個孩子長得都不很像中國人,但他們和歐馬的想法是相同的。 

  西尤村的村長馬卡告訴我們,村子不大,有2300人左右,其中約有30個人是中國水手後裔,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説法,但並沒有人能證實。另外,除了長相之外,這些自稱中國人後裔的村民確實也有一些其他村民不會的技術,比如小的醫術或編織的技巧。 

  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資助的“中國女孩”夏瑞福也出生在西尤村,她是最早被發現長相頗似中國人的女孩。可惜我們來得不巧,沒有見到,鄰居説,母女倆幾天前到蒙巴薩去了。不過,和我們談天的村裏人大多都知道夏瑞福要去中國,併為她感到高興。 

  走出西尤村,我們既為村民堅信和中國有血緣關係而感到高興,又為自己無力證實些什麼而感到遺憾。當地的官員和博物館人員多次表示,肯方考古力量比較薄弱,希望中國給予支持。據悉,中國國家文物局將派一個三人專家小組于7月中旬赴肯尼亞實地考察,以解開東非海岸的中國文物與中國後裔之謎。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