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黨大陸訪問團黃花崗祭奠先烈(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1:44 來源:

7月7日,新黨主席鬱慕明率團員向廣州市民致意。當天,新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大陸訪問團在廣州祭掃黃花崗烈士墓。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專題]台灣新黨主席鬱慕明率團訪問大陸

  新華社廣州7月7日電(記者車曉蕙 陳斌華)新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大陸訪問團7日上午來到位於廣州市先烈路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祭奠先烈。新黨主席鬱慕明在致祭後説,新黨要通過祭奠先烈,“尋找中國人的浩然之氣”。

  這是新黨首次組團前來黃花崗致祭。上午9時40分許,訪問團一行抵達烈士陵園。他們從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的墓坊而入,行經長長的主墓道和“默池”,來到主祭臺前。

  陵園中蒼松翠柏,繁花怒放。1911年4月27日,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血戰一晝夜,不幸失敗,同盟會骨幹成員犧牲百餘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死收殮烈士遺骸72具,叢葬于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訪問團一行在烈士墓前,舉行了莊嚴肅穆的致祭典禮。鬱慕明代表訪問團獻上花圈,花圈絲帶上寫著“烈士英靈 萬世韆鞦”字樣。隨後,訪問團成員向烈士墓行三鞠躬禮,默哀一分鐘,並繞墓一週。

  當年孫中山先生手植的松樹經歷百年風雨,依舊卓然高挺。鬱慕明為松樹澆水、培土後發表感言。他説,當年的年輕人(指黃花崗烈士)為了國家、民族犧牲,展現了熱血和豪氣。我們今天懷著虔誠的心情來這裡緬懷先烈,是希望尋找中國人的浩然之氣;是希望兩岸珍惜今天的契機,同心同德;希望所有中國人團結奮起,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

  七旬老太溫有招走到鬱慕明身旁,演唱了自編的客家山歌,歌詞曰:“七月七日好時光,台灣兄弟姐妹來聚一堂。七十二烈士墓園來掃墓,他們的心血流滿膛,子孫萬代不能忘。” 

  “愛我台灣,愛我中華”、“兩岸同心同德”……新黨訪問團行經之處,上千名自發前來的廣州市民不斷鼓掌,呼喊口號,對訪問團的到來表示歡迎和肯定。

  原在中共廣州市委工作的離休幹部黃先生説,我們國家尚未能實現完全統一,這是民族的悲劇。希望新黨能從先烈追求國家統一的奮鬥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為祖國統一作出貢獻。

  新聞資料: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先烈中路,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骨幹會員犧牲了百餘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死收殮烈士遺骸72具,其中華僑29人,安葬于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孫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四字鐫于墓坊。

  七十二烈士陵墓位於崗頂,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週繞以鐵鏈欄杆,上有四柱方形鐘頂碑亭,樹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墓後的紀功坊,上半部以72塊矩形石塊,砌疊成金字塔形坊頂,頂上矗立一高舉火炬的自由神像,坊額鐫有章太炎所題篆文。坊後立有詳細紀錄武裝起義經過的石碑。

  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園內還建有黃花井、黃花亭、默池、黃花園、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墻,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現,1986年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2001年6月建成黃花崗網站,通過互聯網介紹黃花崗起義歷史及遺跡。

  現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既是革命紀念地,也是供人們瞻仰的名勝。廣東省、廣州市各界人士及黃花崗72烈士親屬代表每年都會來到這裡舉行紀念活動。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