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雲帆萬里照重洋 鄭和下西洋600年展即將舉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7日 19:23 來源:
    專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

紀念活動領導小組主任姚德明指出宣傳此次紀念活動的指導思想是“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

  CCTV.com消息(記者鄭偉報道):2005年7月11日,是鄭和首航西洋600週年紀念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雲帆萬里照重洋──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展》新聞發佈會今日在京召開。紀念活動領導小組主任姚德明在會上指出,此次展覽旨在用珍貴歷史文物再現世界航海史上這超前軼後的一幕,宣傳此次紀念活動的指導思想──“熱愛祖國,睦鄰友好,科學航海”,並且有關方面還將採取多種形式,展示鄭和下西洋所蘊涵的偉大民族精神。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馬英民介紹説:鄭和七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最早、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活動範圍最廣的航海活動。本次展覽展出實物80余件(組),圖版190余幅。展覽中的一件件文物,記錄著鄭和下西洋真實的故事,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傳統美德,彰顯出當時中國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高超的造船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當年鄭和船隊經過的三十多個國家,特別是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至今仍保留和收藏著鄭和下西洋的遺跡和文物,並以不同的方式紀念鄭和這位傳播文明的使者──這些都是中國與亞非國家傳統友好關係的見證。


明代海船模型

  鄭和是世界航海的先驅者之一,又是發展航海科技的&&人和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創者之一。從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前後28年間,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次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跡遍歷亞、非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為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與各國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十五世紀被譽為人類的大航海時代,出現了一大批聲名遠播的航海家,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等更是借助地理大發現的業績,使自己的名字永載史冊。然而只有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未佔別國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財富,一路撒播的是中華古代先進的文明,一路留下的是友好的歡聲。因此,在當今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歷史發展潮流下,鄭和下西洋留給今人的不僅僅是航海的壯舉,更多的應該是歷史的警醒和借鑒。


鄭和塑像 (複製品)

  明朝初年社會經濟繁榮,海外貿易昌盛。展品“南都繁會圖卷”展現了縱橫的街市、林立的店舖、眾多的標牌廣告。有的標牌上寫明“東西兩洋貨物俱全”,可謂明代海外貿易的真實寫照。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諸國間的貿易往來。展品中照片“十洋街”所在地是當年鄭和下西洋前每次侯風出海的駐軍地,也是當時國貨與洋貨交易的地方,所謂“十洋成市”、“貿易如雲”。

  馬英民副館長介紹説:鄭和下西洋船隊所帶的物品中瓷器佔有很大的比例,沿途許多地方都發現了明代瓷器的遺存,展覽中多有展示。著稱於世的明永樂、宣德年間生産的中國青花瓷,展品中的“永樂青花花果執壺”、“宣德青花靈芝石榴尊”等即是典型代表。宣德爐是鄭和帶往東非諸國的主要禮品之一。在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和鞏珍的《西洋番國志》均記載到,古裏國、溜山國、柯枝國和錫蘭國等地人都喜歡穿用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和物種。展品中的“黑地五彩雲龍海水錦”、“水藍印金雜花綾”,便是鄭和下西洋所帶各種錦緞的同類産品。


外國向明朝進獻奇珍異獸──《皇都積勝圖》局部(複製品)

  展品中無論是長四十四丈四尺的鄭和寶船(1:40模型);還是排水量千噸以上的二千料海船(1:40模型);無論是殘高2.68米、殘重758.3公斤的明代四齒鐵錨,還是長11.07米的明代大舵桿;無論是起重力可達千斤的絞關木,還是明代海船導航所用的水羅盤(複製品),都顯示了明代發達的造船業與領先的航海技術。明朝初年強盛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基礎,成就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航海事業。

  記者看到展覽現場還運用各種視頻、錄象等電子影像和多媒體技術,立體地展現歷史場景,再現了世界航海史上的這一空前壯舉。


長達11.07米的明代寶船大舵桿

  此次展覽時間為2005年7月6日──10月7日。(阿為)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