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9日 09:45 來源:
新京報消息:第八屆綠色中國論壇昨天在北京舉行,來自首鋼、中國電力集團、三峽總公司等一百多家高耗能産業領域內特大企業的老總聯合承諾,積極承擔社會綠色責任,節約資源。
這些企業是以一元錢會費的形式加盟“綠色中國企業論壇”的,而加入這個論壇的義務就是要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昨天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他表示,中國目前能源和環境的嚴峻形勢要求企業必須走綠色生産和發展的道路。而對於近一段時間社會關注的圓明園工程問題,潘岳表態説,將充分尊重圓明園環評報告,根據報告和各方面的意見作出決定。
關於綠色道路
大企業要承擔綠色責任
新京報:“綠色發展道路”,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並不輕鬆吧?
潘岳: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曾經一波三折。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學蘇聯,走的是低就業、低消費、高消耗、自我封閉的重工業模式。八十年代,我們又學歐美傳統的發展模式,用資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費來刺激經濟高速增長,這一模式忽視了資源利用率與環境損失。
新京報:導致的後果是什麼?
潘岳: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資産損耗最嚴重的國家。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們的人口從6億增長到了13億,多了一倍,而可居住的土地由於水土流失從600多萬平方公里減少到300多萬,少了一半。中國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時,出現了發達國家在3000─10000美元期間出現的嚴重污染。
新京報:那什麼是綠色道路?
潘岳:綠色道路包括低消耗的生産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持續循環的資源環境體系,穩定高效的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的技術體系,更加開放的國際貿易金融體系。中國完全可以走這條道路。
新京報:我注意到,你今天的講演中用了“呼喚企業綠色責任”這個詞,這是不是表示國內的企業還缺乏這個責任意識?
潘岳:確實是,不但一些企業是,一些地方政府也同樣缺乏這個責任。你們應該注意到,以往參加這個論壇的都是環保産業的企業,而這次我們把高耗能、高污染、骨幹型的特大企業的代表請來了,就是想和他們探討一些理念的問題、政策的問題,讓他們擔負起企業的綠色責任。這對中小企業具有示範作用。
關於環保風暴
叫停項目放行並不快
新京報:在今天參加會議的企業中,我們發現了有三峽總公司,它在年初被環保總局點名批評過,現在來參加這個會議,是不是表示其在環保和發展的關係認識上有了轉變?
潘岳:當然會有轉變,包括我也一樣。中國不可能再走高消耗、高污染的道路,企業基本的理念也是這樣的,但它有一個慣性,它需要轉個彎。有的企業我是一定要請來的,讓他們聽聽另一種聲音。
新京報: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説,環保風暴叫停的30個項目很快就復工了。
潘岳:當時叫停主要是因為這些工程沒有經過環評就開工,違反了國家關於環評的法律。這些工程後來補辦了環評手續,我們就必須依法放行。
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告訴大家,這些項目都是經過嚴格的環評後才放行的,並不是外界所説的“很快就全部通過”。其實,有一家企業至今仍沒有通過,其餘項目也大都是在今年5月、6月份通過的。
關於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事件有標誌性意義
新京報:圓明園是最近社會熱點問題,而距離交環評報告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在收到這個報告後,環保總局會怎樣決定?
潘岳:我們會充分尊重環評機構通過詳細論證遞交的環評報告,環保總局將根據這個環評報告和各方面的意見作出決定,這個決定權我們一定會用好,一定不讓大家失望。
同時我還想説一點,很多人覺得中國環境最嚴峻問題是空氣污染,這當然不錯,但真正制約我們發展的卻是水的問題。空氣污染通過治理相對容易改變,而我國缺水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水一旦污染又難以改變。如何節水、如何處理廢水,包括圓明園這種防滲方式都應該是在討論的範疇之內。
新京報:處理圓明園事件在中國的環保進程中有什麼意義?
潘岳:標誌性意義在於環境執法的公開、透明。無論是30個環評違法項目還是圓明園防滲工程問題,國家環保總局的處理都是公開的,把執法的全過程全部向社會公開,包括如何得出這些結論。
新京報:但在關於圓明園的聽證會後,一些專家又開了一次會,力主圓明園工程是合理的,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潘岳:第一,我們歡迎專家學者發表不同意見,否則就無法體現出公開的初衷。第二,在環保總局的聽證會上,這些專家中的大部分人我們都請了,也請他們發表了意見。第三,專家現在仍然可以發表不同意見,例如,清華大學正在做圓明園防滲工程的環評,清華就在圓明園附近,清華的專家意見也不盡一致,他們可以從專業的角度發表不同意見。環保總局接到環評報告之後,才能研究作出結論。(記者馬力)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