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陳水扁所謂兩岸第三地"和談"背後的"台獨"玄機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9日 09:05)

  中國網消息:近日,陳水扁在會見美國《紐約時報》董事長蘇茲貝格時稱,他願意在沒有任何前提與條件下,與大陸領導人握手、和解、對話,但第一次應該在第三地舉行,美國是“最好的橋梁和平臺”。這是陳水扁在兩岸領導人會面問題上最完整的立場表述,實質是打“和談牌”,緩解內外壓力,迎合美國戰略,落實“一邊一國論”。

  眾所周知,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放棄“台獨”活動,是臺當局領導人來大陸訪問的政治基礎。但陳水扁明確表示不接受一中原則,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一中”的條件,兩岸領導人會面因之失去政治基礎。陳水扁一方面強調兩岸領導人會面“不要預設前提、條件”,但另一方面又提出一系列大陸不可能接受的條件,諸如“民主、和平、對等”、“承認台灣主權”等,這種自相矛盾的背後,反映了陳水扁抵制兩岸高層接觸的心態。

  陳水扁把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地點,由“兩岸互訪”變成“在第三地會面”,會談的目的是藉口“兩岸對等”,來突出“台灣主權”,實際是想把兩岸領導人會面變成“國與國領導人的會面”,落實“一邊一國論”,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擴大“台獨”的國際空間。很顯然,陳水扁“和談”幌子背後暗藏強烈的“台獨”玄機,陳仍然缺乏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誠意。島內輿論分析,陳水扁所謂兩岸領導人第三地會面的“幻想式期待”根本不可能實現。

  陳水扁煞費苦心、自欺欺人的背後,與島內兩股政治力量的拉扯、美國的“以臺制華”戰略密切相關。兩岸維持“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狀態,最符合自身戰略利益。美國既不希望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甚至被迫捲入“台獨”戰火,但也不希望兩岸關係緩和得太快,兩岸走得太近。連戰、宋楚瑜登陸掀起“大陸熱”之後,美國擔心大陸稀釋其對臺海問題的主導能力,要求大陸與臺當局“民選”領導人直接對話,而且在敏感時刻將2架全新E-2T“鷹眼2000”空中預警機運交台灣,美眾議院通過的法案還要求加強美臺軍事交流,實際是為大陸熱降溫。“美國在臺協會”前任理事主席卜睿哲還向陳水扁傳話,美國固然樂見兩岸交流有所互動,但並不希望臺海因之失衡;未來兩岸的對話與談判應在第三國進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政治解讀。另一方面,連宋大陸行取得豐碩成果,開闢兩岸黨際交流新管道,沉重打擊“台獨”勢力的囂張氣焰。國際社會和島內各界高度肯定,強烈要求陳水扁當局調整大陸政策,重啟兩岸對話。但“台獨基本教義派”強烈抨擊陳水扁“討好國親兩黨,向中共投降”,反對陳水扁訪問大陸,否則將“罷免陳水扁”。李登輝強調“本土政權不一定非要民進黨”,“臺聯黨”聲稱“泛綠不可能再團結了”、“2008年‘大選’已經輸了”,民進黨內也有人要求陳水扁退黨。

  不難看出,陳水扁借拋出“兩岸領導人在美國會面”的風向球,盤算着一石三鳥。一是向“山姆大叔”交心,迎合美國“以臺制華”的戰略企圖;同時希望美國扮演兩岸和談的“促進者”、“斡旋者”等角色,拉美國下水,為臺當局的“台獨”活動撐腰打氣。二是打着“善意”、“和談”的幌子,搶奪兩岸關係主導權,為大陸熱降溫,扭轉在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上的被動局面。如果大陸不接受陳開出的條件,臺當局正好倒打一耙,攻擊大陸“缺乏誠意”。三是把兩岸領導人會面變成“國與國的會談”,安撫“台獨基本教義派”,鞏固“台獨”鐵票。

  (彭維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台灣周刊》主編)

責編:楊潔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