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我國採取4大措施促進"有利於窮人的經濟增長"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8日 18:46)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徐京躍、劉菊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高鴻賓18日説,去年以來,我國採取四大措施促進“有利於窮人的經濟增長”,成效顯著。

  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民減貧增收。高鴻賓説,去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2626億元,農民得到實惠之多,是歷史上少有的。從今年開始,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免除農業稅。

  二是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比如國家確定了260家扶貧龍頭企業,在貼息貸款、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支持下,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增收。

  三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加大對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正在穩步推進。

  四是實施城鎮居民就業工程,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執行最低生活保障線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推進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在18日召開的東亞地區“有利於窮人的經濟增長”政策研討會上,與會各國代表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的努力。

  國務院扶貧辦: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面臨三大困難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徐京躍、劉菊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高鴻賓18日表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繁重,面臨三大困難。

  一是貧困人口絕對數量依然很大。目前我國的貧困發生率雖然降低到3%以下,但由於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依然很大。2004年底,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還有2610萬。這些人口大多分佈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偏遠地區,解決他們的問題,難度越來越大。

  二是防止返貧的任務很艱巨,減少貧困人口的速度明顯趨緩。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年均減少1370萬,上世紀九十年代年均減少620萬,進入本世紀年均減少150萬。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是初步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抵禦自然災害和防範風險的能力很弱。

  三是貧困人口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在擴大。從1992年到2004年,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從2.33:1擴大到了3.2:1,貧困人口的收入上限與一般農民的收入差距也從1:2.45擴大到了1:4.39。這種收入差距的擴大,意味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困群體的相對弱勢地位比較突出,需要在宏觀政策上進行調整和完善。

  我國為緩解和消除東亞地區貧困提出四點倡議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徐京躍、劉菊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高鴻賓18日在東亞地區“有利於窮人的經濟增長”政策研討會説,東亞地區是全球發展中國家比較集中的地區,貧困人口占全球貧困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為緩解和消除東亞地區貧困,我國提出四點倡議。

  ──加強東亞地區“有利於窮人的經濟增長”政策的合作研究,暢通信息知識的交流渠道,進一步提高扶貧領域合作水平。

  ──更多地組織東亞各國扶貧理論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對話,加快扶貧理論成果向政策實踐的轉化。

  ──利用國際社會力量,加強對東亞國家從事扶貧工作人員的培訓。

  ──國際組織要把工作的重點和目光更多瞄準貧困人口較多、貧困問題較嚴重的東亞和其他地區。

  記者了解到,這次研討會是由國務院扶貧辦、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英國國際開發署聯合舉辦的,是繼去年上海全球扶貧大會之後,與會各國在扶貧領域的又一次交流與合作,來自亞洲、非洲、拉美等國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高鴻賓表示,各國從本國實際出發創造出的成功經驗,都將突破地域界限,在更多的地區得到實踐和放大。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