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海外媒體聚焦連宋大陸行:兩岸以和解代替對抗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8日 10:06)

  人民日報消息: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大陸正以非同尋常的積極姿態,增強與台灣的貿易及民間往來”。新加坡有報紙評論説,台灣當局應當向前看,大陸提出一種類似建立共同市場的建議“是出色的戰術”。

  5月,許多國家隆重紀念歐洲戰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很多人關心,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潛在衝突地區”?陳水扁5月2日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肯定地説,是台灣海峽。因為在他任職期間,“兩岸曾多次出現緊張局勢”。

  即使是陳水扁,其實也已經看到,隨著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臺海兩岸正在“以和解代替對抗”。

  海外媒體普遍注意到,陳水扁的強硬立場已明顯轉變。特別是連、宋二人在大陸廣受歡迎,“也讓陳水扁在對大陸政策方面顯得非常被動”。《華盛頓郵報》5月9日以整版報道台灣對連、宋大陸行的反應,並引用分析家的觀點認為,台灣人越來越覺得不應與大陸對抗,“台灣當局要尋求歷史地位,現在剩下惟一的道路是向大陸伸手,與之交往”。

  和解大勢無可阻擋,無論對全球還是對臺海兩岸。因為歷史原因,共産黨和國民黨長期敵對。但4月29日的《華爾街日報》引用北大一位研究生的話認為,由於連戰“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大陸居民“已開始對這個黨派懷有敬意”。日本《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4月底認為,國共兩黨“在歷經激烈內戰60年後首次實現的領導人會晤”,加強了兩岸謀求和平統一的氣氛,有助於敦促有強硬“台獨”傾向的台灣當局改變對大陸政策。

  連、宋歷史性的訪問,連續3周成為全球各大媒體報道焦點。5月初出版的美國《新聞週刊》認為,北京靈活的對臺政策“攪動了台灣島內的政治”。《紐約時報》評論指出,北京“激活了一個建設性的進程”,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布什政府應借機與中國就臺海問題達成諒解。英國《金融時報》5月6日刊發評論指出,連、宋訪問大陸“具有歷史性重大意義”。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認為國共兩黨會晤對兩岸和平“大有裨益”。日本《每日新聞》5月7日也肯定,“臺海局勢出現新轉機”。

  為消除臺海兩岸經貿繁榮的障礙,大陸的積極舉措受到普遍好評。英國《金融時報》4月30日的報道稱,“北京正對台灣當局增加壓力,促使其允許進一步密切兩岸經貿聯絡”。《日本經濟新聞》5月11日轉引新加坡報紙評論稱,台灣當局應當向前看,大陸提出一種類似建立共同市場的建議,“是出色的戰術”,將促進台灣與大陸經濟共同發展。

  大陸送給台灣的厚禮大熊貓,則成為《華爾街日報》5月4日的報道由頭。該報稱,這和放開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限制、承諾買進更多台灣農産品等均表明,“大陸正以非同尋常的積極姿態,增強與台灣的貿易及民間往來”。

  當前兩岸人員往來嚴重失衡,不少海外媒體希望這一狀況能儘快改觀。道瓊斯通訊社5月4日引用新華社報道稱,去年到大陸探親、旅遊、訪問的台灣民眾達370萬人次,而大陸居民去台灣的僅有14.5萬人次。

  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特別是正邁向國際一流城市的上海,令連、宋印象深刻。海外媒體一直關注臺商大量進入上海和長三角地區創業,用很多篇幅渲染連、宋先後在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遍宴臺商代表的情景。

  雖然房價近期受到抑制,股市依然低迷,但上海始終以不斷創新吸引著全球目光。繼復建全球第一高樓環球金融中心、開建世界第一長度的跨海大橋後,美聯社5月12日援引英文《上海日報》消息,報道將在上海北外灘興建的“上海之星”娛樂設施,其標誌性建築“上海之星大轉輪”規劃總高200米,直徑170米,2008年建成後將超過137米的“倫敦眼”,成為世界最高摩天觀光轉輪。

  在報道這個大轉輪的造價時,美聯社似不經意地披露:去年拉斯維加斯一個規劃達180米的摩天觀光輪項目最終擱淺,因為其造價要8600萬美元。

  為什麼要斥鉅資,去爭造世界第一摩天觀光輪呢?多少有點迷惑的海外媒體,似乎很難理解,對上海、對臺海兩岸及全球的中國人而言,當暖陽普照,登高望遠的意味有多深。(海外媒體引述的數據、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劉立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