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宋來訪看兩岸多黨互動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1日 08:28)
專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團訪問大陸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繼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之後,又有國民黨連戰和親民黨宋楚瑜兩位黨主席來訪。一時間,人為築成的兩岸“政治樊籬”似已呈現崩解之勢,全世界的中國人不禁為之擊掌叫好。
人為“樊籬”的形成
俗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海峽兩岸山水相連,血脈相連,同祖同根,本是一家。不幸的是,由於各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導致相互對立,人為阻隔,咫尺之遙,如隔天涯。這種不正常狀況,人民不希望再延續下去了。
國共兩黨在歷史上有過兩次合作和兩次分手,恩恩怨怨先後達80餘年,其中在大陸期間從1924年到1949年約25年,隔海對立以至互不來往已56年。
國民黨自退到台灣後,把兩黨的恩怨關係也帶至了台灣,從此造成兩岸的長期隔絕。“兩蔣”去世後,李登輝和陳水扁相繼執政,他們不僅繼續了國共兩黨的恩怨關係,而且特別擴大和發展了“怨”的方面的關係,把台灣引向“台獨”和與祖國分離的方向,由“反共不反華”而走向了“既反共又反華”。這樣,兩岸間的政治樊籬就越來越突出,越來越背離民意了。
台灣同胞在歷史上所遭受的諸多不幸,我們感同身受。但那是在整個中國都遭受不幸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出現的,這是國家的災難,民族的災難。如今一切都已過去了,應該向前看,向大局看,要從歷史的悲情和人為的樊籬中跳出來,切不可老是耿耿于昨天,傷感於昨天,而忘了奮發圖強共同努力去創造美好的明天。
堅冰正在被突破
近20多年來,祖國大陸已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以民為本的對臺政策,不僅淡化了兩岸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矛盾,而且開創了兩岸人民攜手合作,互利雙贏,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廣闊天地。
連宋大陸行之所以能實現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島內的形勢,繼李登輝之後,民進黨主政五年,問題太多了。其所主張的“台獨”路線及所實行的“民粹政治”,搞得經濟下滑,政局不穩,社會不安,民怨沸騰;其次是祖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揚,社會穩定,民氣大振,綜合實力不斷上升,國際地位亦不斷提高,其對台灣也産生了巨大的“磁吸”作用。如今祖國大陸欣欣向榮,台灣則每況愈下,人民自發地要求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是很自然的。
國民黨和親民黨的兩位黨主席連戰和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已獲得圓滿成功,他們自稱是“破冰之旅”、“和平之旅”、“搭橋之旅”、“經貿之旅”,其實也是“尋根之旅”、“認同之旅”和“親情之旅”。他們的大陸之行,所到之處受到當地人民的高規格接待和熱烈歡迎,到處都是掌聲和歡笑聲。通過他們的來訪,從時空上,已把海峽兩岸國民黨、親民黨和共産黨的關係拉近了,把兩岸關係拉近了,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
中共中央以民為本的對臺政策,正在持續發揮效力和影響,無論是與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所取得的“十二項共識”,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所取得的“三點體認”、“五項促進”,以及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都將在台灣島內和兩岸關繫上發揮重大的作用和影響。
開創多黨互動的新局
作為台灣的兩大在野黨,國民黨和親民黨已經相繼“登陸”了。新黨其實早就“登陸”了。問題是,作為台灣現在執政的民進黨,有無這種可能?
在中共中央新領導班子對臺政策新思維的推動下,兩岸各主要政黨正在實現互動。就國共兩黨來説,雙方都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都反對“台獨”,至於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矛盾並不是主要矛盾,兩黨本來早就可以互動了,但一直以來,因島內“聯共賣臺”的帽子滿天飛,國民黨因有所顧忌而遲遲未能推動。如今連戰先生出於使命感和緊迫感,在黨內和社會上多數民意支持下毅然邁出了“登陸”的一步,這是一大突破,終於圓了自己期盼很久的夢想,贏得了兩岸人民的好評。
親民黨與國民黨同根,兩黨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的立場和態度上是一致的,因而也于最近實現了“訪問大陸”的計劃,並同樣獲得成功。
按道理,民進黨應該更有條件與大陸實行和解。一是他們與中國共産黨的關係,並沒有恩恩怨怨的歷史包袱,應該更容易溝通;二是共産黨對於他們的過去抱著十分寬容的態度,並再三聲明,不管過去説過什麼,做過什麼,只要能回到承認“九二共識”的認知,就不會計較既往了,這是充滿善意和誠意的;三是民進黨中的許多人愛土愛鄉,感情純樸,並希望當家做主,這與中國共産黨所主張和期盼的並無矛盾。但是,少數野心分子和別有所圖者竟把民主和統一對立起來,把“台灣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變“本土化”為“去中國化”,從而圖謀把台灣從祖國大家庭分裂出去,這就走到歧路上去了。
但願民進黨諸公慎思之。筆者個人則由衷期盼,民進黨諸公能繼國民黨和親民黨之後也來大陸訪問,相信也會受到熱烈的歡迎。當然,這只能在他們認同中國、放下“台獨”包袱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兩岸多黨互動與島內政局變化
兩岸政黨的互動和島內政黨的互動是分不開的,是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的。
兩岸政黨的互動,正強烈地震撼著台灣,已經並將可能進一步推動島內的政黨互動。首先是國親兩黨,它們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等問題上堅定而鮮明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場,他們所代表的則是超過一半以上的台灣民眾,這能不影響執政的民進黨嗎?其次是綠營內部,民進黨和“臺聯黨”已出現嚴重分歧。在民進黨內部,一部分人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上已出現鬆動,另一部分人為了選舉利益則在向“台獨”激進派或基本教義派靠攏。
這説明,在兩岸政黨互動之下,已促使台灣島內政黨和政局向有利於台灣人民和改善兩岸關係的方向擺動,這自然是好現象。
連宋相繼來訪所出現的兩岸多黨互動,以及在此影響下所出現的島內政黨互動,已使兩岸關係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現象。連戰希望兩岸“化刀劍為犁鋤,化干戈為玉帛”;宋楚瑜則強調“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同胞一家親”。這在客觀上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有一位臺商在談到連宋大陸行時説:“一家人之間這麼一走動,兩岸之間的隔閡、對抗,頓時就冰消雪融了很大的一部分。”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島內“台獨”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有些外國勢力也不會就此罷手,因而不可有絲毫麻痹和盲目樂觀。但只要我們不忘努力發展自己,堅持以民為本的對臺政策,相信台灣島內的形勢還會進一步改觀,兩岸關係會繼續朝著健康、穩定的方面發展,和平統一大業也必將“有厚望焉”。(李家泉)
責編:辛梓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