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連戰在上海重拾“記憶的碎片”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2日 21:43)

    專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

  新華社上海5月2日電(記者季明 陳斌華 潘清)對於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而言,上海──這座他曾在兒時度過七八個月短暫時光的城市,也許更像是“記憶中的碎片”而存在著。

  2日,連戰循著他的零星記憶,重新來認識這座被數十萬台胞選擇作為“第二故鄉”的現代化都市。

  “南京路在哪兒?四川北路在哪兒?國際飯店、上海大廈又在哪兒?”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看著以1:500比例縮小的上海城市模型,連戰頻頻發問。

  陪同的講解員在模型上一一指出上述地名的位置,這些在連戰腦海中宛如上海地標式的地方,如今已被湮沒在一群群現代化大廈之中。在上世紀30年代被稱為“遠東第一高樓”的國際飯店,如今也只能仰視周圍林立的高樓。

  講解員特意告訴連戰,江灣這個當年他在上海居住的地方,已被列入上海市政府設立的12片“歷史風貌保護區”名單,那裏的建築將根據“保護性開發”原則加以利用。

  連戰聽到此處顯出欣慰的神情。雖然他此次在上海的行程不包括訪問江灣,但他對那裏的思念,可以從他1日晚在中共上海市委歡迎晚宴上的感言可以看出:“十里洋場今勝昔,夢回江灣兩岸情。”

  上海博物館中的青銅器或許是連戰對於上海更為鮮活的記憶。10年前,上海博物館曾組織64件青銅器文物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為期3個月的展覽,當時連戰特意從台北趕到台中參觀。

  當年赴臺講解的青銅器專家李朝遠如今已是上海博物館副館長,2日李朝遠再次詳細向連戰介紹了10年前曾引起他濃厚興趣的商代“鳳紋犧觥”。一般的青銅器大多呈幾何形狀,“鳳紋犧觥”卻按照牛的形狀製作而成。

  “10年對於個人而言可能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來説只是滄海一粟。” 李朝遠説,“眼前的這只鳳紋犧觥就有3300多年的歷史。”

  由14只晉侯(魚字旁加木)鐘奏出的“陽關三疊”樂曲,伴隨著連戰夫婦參觀上海博物館青銅器館的全程。與西洋和印度的圓口樂鐘不同,中國古代編鐘成合瓦型,因此每只鐘的中部和邊上敲出的音調各不相同,而且音差正好是三個音,也就是説,14只編鐘可以奏出28個音調。

  “晉侯(魚字旁加木)鐘等一批國寶級的文物,都是在我們到台灣舉行展覽之後才陸續出土的,我衷心希望連戰主席和其他台灣同胞能多到祖國大陸來看看中華民族的文明瑰寶。” 李朝遠説。

  有記者問連戰:“您今後還會來上海嗎?”連戰明快地回答説:“有機會一定來!”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