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在川浙京等地舉行報告會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4日 11:41)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侯大偉 余靖靜 李江濤 劉洋)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外交部統一部署的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21日至23日繼續在四川、浙江、北京、上海和廣州舉行報告會,向黨政幹部和高校師生介紹國際形勢、中日關係的歷史和現狀以及中國的對日政策。

  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日大使徐敦信22日在西南交通大學向四川26所高校的1400余名師生代表宣講中日關係形勢。

  四川省高校的師生代表聽了報告後表示要“理智愛國”。四川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劉曉娟説,我們應該認清我國正處在抓緊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大學生不能偏激行事,而要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因為只有國家真正強大了,我們的聲音才能振聾發聵。西南交通大學學生秦文臻説,聽了報告後,使我深化了對中日關係的理解,我們不能讓一時的熱情和偏激干擾我國正常的外交工作,而應該通過正常與合理的渠道表達我們的觀點。

  中國前駐日本大使、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名譽會長楊振亞22日和23日向杭州市約3000名黨政幹部和大學師生作了兩場報告。

  與會的許多代表聽完報告後表示,楊振亞的報告“有理有據,很有説服力”。浙江省衛生廳幹部胡偉説,之前,群眾對待涉日問題更多地是從表達民族感情出發,聽了報告會,我們對國家從宏觀、整體上處理中日關係有了深入的認識。中日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中國的態度是務實、靈活、進步的,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正確處理歷史問題,使兩國關係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

  浙江工業大學校學生會主席、建築工程學院大三學生謝斌説:“在表達愛國熱情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冷靜、理智。中國現階段正處在發展戰略機遇期,安定團結是中國的大方向。我們要把愛國的熱情昇華為學習的動力,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關鍵要靠國力的強盛。”

  21日,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成員、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分別在北大醫學部和北京市委,為北京部分高校學生和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作了兩場形勢報告會。他對中國的對日政策、中日關係以及當前國際關係格局和發展趨勢作了分析。

  北京市懷柔區區委書記王海平説,報告講得比較透,我們最缺的就是從大局上來認識中日關係,愛國不能只從感情、情緒的角度出發,對中日關係要放諸整個長遠發展、民族復興和兩國人民友好的大計中來認識。

  北京師範大學哲科學院大學一年級學生齊森説,吳院長的報告讓我們對中日問題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理性的高度,也就是上升到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高度,讓我們從歷史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的角度去看問題,從而對現狀有一種更理性的把握,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行動上就會更理性,就不會感情用事。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師張戈輝説,抵制日貨的説法反映了一種情緒,但中日經濟上的聯絡已經很緊密,反對日本商品只能是發泄情緒而已,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研一學生呂聰説,吳院長的報告給了他很多啟發。吳聰説:“對待中日最近的摩擦,我們要做的不應是抵制日貨,因為抵制日貨是不理智的行為。作為一個青年,既要有澎湃的愛國激情,也要有冷靜和理智,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對待中日關係中存在的問題。”

  前駐日大使、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名譽會長楊振亞21日在上海舉行報告會,向上海1100多名黨政軍幹部介紹了國際形勢、中日關係的歷史和現狀以及中國的對日政策。

  共青團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俊亮聽了報告後表示,楊振亞大使的報告為我們補上了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歷史課。使我體會到,愛國主義應建立在把握基本國情和把握國際關係的基礎上,只有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珍惜和用好國家難得的戰略機遇。中日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從全局出發,從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妥善處理中日關係的重要性。

  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前駐日大使徐敦信21日在廣州作關於“中日關係形勢”的主題報告,廣州的1500多名公務員聽了報告。

  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經濟科技與信息部的邵旭認為這個報告做得很及時。“政府把涉日問題的立場及時向我們傳達,在目前是相當必要的。聽了這場報告會,讓我進一步認清了形勢,明確了政治方向”。

責編:常穎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