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日關係的理性思維 反日右翼不宜簡化為反日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2日 13:34)

  新華網消息:香港《文匯報》日前發表劉斯路撰寫的題為“中日關係的理性思維”一文。文章説,中國和亞洲人民目前要反的不是日本企業,不是日本人民,也不是日本文化,日本的産品,日本的技術,日本的資金,要反的是日本右翼勢力及其政策。如果將反對日本右翼簡化為“反日”,正好為日本右翼所用,進一步煽動日本國民的反華情緒,使他們的右翼政策有植根之處。文章還説,中日之間的共同利益,又是再明顯不過。中日之間的經貿,世界第一。中國如果抵制日貨,日本也會抵制中國貨,結果是兩敗俱傷。

  針對日本右翼近期屢屢挑起事端,中國內地許多城市出現了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抵制日貨行為。對此,代表中國政府的外交部發言人正面肯定這些行動的正當性,但也婉轉地説:“不應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事實上,就中國的利益而言,中國百姓在處理對日問題上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維。

  中日國家利益之爭日益尖銳

  日本“入常”,中國和許多亞洲國家認為,這是一個夠不夠格的問題,但是也有不少人並不反對。但是,日本的出版社又一次公然篡改二戰中日本的侵略歷史,則是絕對不能原諒的事情。中國人不能原諒,韓國人不能原諒,受過日本侵略的地區的人民不能原諒。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小泉政府為什麼一再在歷史問題上發出挑釁,他就真的不知道中國和亞洲人民的反對嗎?看來,事件有深層次的內在因素。

  有人解釋,這是日本的右翼勢力抬頭。也有人説,這是日本追隨美國圍堵中國政策的結果。在中東問題稍為安定下來後,美國加大了對中國的遏制,日本充當馬前卒。所以動作頻仍。其實,這些看法都是表面的。影響日本對華政策的基點,是日本的國家利益。20年前,中國的經濟規模才是日本的零頭,現在已有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國的發展速度遠高於日本,與日本平起平坐指日可待。亞洲雙雄爭霸的態勢已經成形。同時,圍繞著能源和其它資源爭奪的東海經濟海域、釣魚島及其它礁石的紛爭,日益尖銳。這只能解釋為中日的國家利益之爭。日本的日益右傾化,則不過是表像。

  日本政治勢力不是鐵板一塊

  但是,中日之間的共同利益,又是再明顯不過。中日之間的經貿,世界第一。中國如果抵制日貨,日本也會抵制中國貨,結果是兩敗俱傷。所以,北京有要求理性處理對日關係的聲音,日本也有要求小泉政府改善對華關係的聲音。最終,中日兩國終將能夠冷靜地權衡戰略利弊,促使兩國關係走向相對協調與穩定。日本只能歡迎中國的崛起,中國也歡迎日本成為“正常的國家”。

  事實上,日本的政治勢力也不是鐵板一塊。日本媒體也認為國內有4股政治勢力:其一是“親美國際派”,在外交上主張緊跟美國,主張“日美安保條約至上”,現在這一派佔主流,小泉內閣就在沿襲這種主張;其二是“亞洲國際派”,主張開展獨立自主的日本外交,既重視對美關係,也重視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關係,主張在美中日之間建立一種相對平衡的三角關係,其代表人物是自民黨政治家加藤弘一等人;其三是“理性民族派”,在國內政治上傾向於民族主義,強調日本的國家理念與國家戰略,但在國際關繫上能理性對待,認為日本必須與亞洲國家搞好關係,特別是與正在崛起的中國搞好關係,共同構築東亞共同體,其代表人物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其四是“極端民族派”,其民族主義色彩比理性民族派更加濃厚、更帶感情色彩,在對外關繫上既有一定的反美情緒,更有強烈的反華情緒和言行,主張構築以日本為中心、排除中國的東亞經濟圈,以對抗中國的崛起,其代表人物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反對日本右翼不宜簡化為“反日”

  從這些區分,即可看到,簡單地叫“反日”口號的偏頗。真理只要多走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目前,中國和亞洲人民要反的是什麼,不是日本企業,不是日本人民,也不是日本文化、日本的産品、日本的技術、日本的資金,要反的是日本右翼勢力及其政策。如果將反對日本右翼,簡化為“反日”,正好為日本右翼所用,進一步煽動日本國民的反華情緒,使他們的右翼政策有植根之處。

責編:復蘇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