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人民的兒子不好做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7日 10:4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信訪幹部張雲泉

  江蘇省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張雲泉常深情的説:“我是人民的兒子。”古語曰:“勸為人之子者,當及時事親盡孝,則不致追懺之憾矣。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一個人可以漠視道德倫理,可以拒絕人情常規,卻無法回避為人之子的義務和責任。做人民的兒子,不是精彩的表白,不是官場的辭令,更不是一時的衝動,這裡面可有一種天大的責任,只有那些坦蕩磊落、公道正派、勇於奉獻、以苦為樂的人才能承當。

  人民的兒子不好做。絕不像有的幹部那樣喊幾句動聽的口號,口口聲聲人民公僕,可到了人民需要他的時候卻躲躲閃閃,有的甚至搞錯了輩分,耍起了官腔做起了老爺。

  做人民的兒子必須與人民保持零距離的接觸,並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張雲泉做到了這一點,他接待過一位叫孫玉寶的老人,面色枯黃,身上沾了許多嘔吐物。張雲泉連忙扶住老人,然後打來一盆清水,擦洗去老人身上的穢物。老人是某貧困村的孤寡老人,患了胰腺癌,已無錢做手術,這次來是想請政府幫助解決一套壽衣。張雲泉聽後親自把老人送到醫院,還落實了老人的醫療費用。老人要手術了,卻犯了愁,孤身一人,這開刀子女簽字的事怎麼辦?張雲泉緊緊拉著老人的手:“我就是您的兒子,這個字我來簽,共産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出院那天,張雲泉領著信訪局的幹部到醫院為老人送行。臨別前,老人拽著張雲泉的手久久不肯鬆開,他含著淚反反復復念叨著:“你讓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還是共産黨的幹部好啊!我要把這些告訴全村的人。”

  做人民的兒子必須有一顆對人民的忠誠之心,即使得罪了人也在所不惜。有一年夏季發大水,旋風將一座茅棚掀翻。住在茅棚裏的一對年近花甲的盲人在雷鳴閃電摸進一座拱橋的橋洞裏。河水不斷上漲,橋洞即將淹沒…… 渾身被雨淋得發抖的盲人結伴摸到某公司找負責人反映問題,負責人明明在,卻騙盲人“出去了”。又要下暴雨了,盲人找到信訪局。張雲泉立即打電話給某公司,公司的領導卻打起了官腔:“要按程序,先本人打報告……”張雲泉一字一頓地説:“現在是上午9點,如果下午3點他們還在橋洞裏,我就用板車把他們拉進你空關的房子裏!”結果,中午這位經理就乖乖派人用車子幫盲人搬了家。次日早晨人們發現,橋洞已經部分浸泡在水中。

  做人民的兒子必須無所畏懼,坦然面對一切困難。22年的信訪工作,也在張雲泉身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在一些矛盾衝突激烈的場合,他總是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和便利讓給群眾。一次,一名精神病人拿著破碎的啤酒瓶砸向上訪群眾,張雲泉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赤手空拳奪下他手中鋒利的玻璃瓶,而自己的一個手指卻被他咬得露出了骨頭,至今不能靈活地彎曲。在處理一起意外的突發事件中,他用身體擋住不法之徒打向群眾的拳頭,自己卻被打得滿臉是血,左眼被打得血肉模糊,留下終生傷殘,視力從1.5下降到0.15,經常腫脹流淚。妻子曾經哭著問他,為什麼當這受罪的“官”?他説,這受罪的“官”,不但要當,而且還要把它當好,我是共産黨員,我是黨培養的幹部,我有責任為民解難、為黨分憂!

  “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既為人民之子,就要殫精竭慮,為民謀利。張雲泉用心血和汗水密切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信訪幹部在群眾眼裏就是政府”就是他的真切感受。不過,做人民的兒子不全是奉獻和犧牲,也有快樂的時候,張雲泉常説,“群眾高興了,我就高興了。”“我所做的,就是要讓群眾從我們身上看到共産黨好,更加熱愛我們的黨。”這是何等寬廣的胸襟啊!一言一行都浸透著對黨的忠誠,對群眾的深情,對事業的摯愛,張雲泉不愧為人民的好兒子。(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